作者:李瑞龙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郝解贺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都是颅脑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近年来,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作为一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这两种病症,“微血管减压术能否根治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已成为众多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那么,微血管减压术究竟能否根治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呢?

一、什么是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面部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痛。患者通常会在面部某一侧经历刀割样、闪电样或针刺样的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常常是突发的,可因咀嚼、刷牙、说话等轻微刺激触发。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与三叉神经根部受到邻近血管压迫有关。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面肌痉挛则是以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主要症状,通常从一侧的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波及整个面部。这种病症的病因也与面神经受到异常血管压迫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尽管不会造成剧烈疼痛,但其持续的抽搐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微血管减压术是什么?疗效如何?

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主要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切除或分离压迫神经的血管,以去除其对神经的压迫,从而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目的。该手术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在患者耳后做一个小切口,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神经根部与压迫的血管,然后使用移植物材料,如特制的垫片(通常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将血管与神经分开,以“减压”保护神经。

多项临床报道显示,通过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后,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据统计,手术的成功缓解率为70%~90%,而且多数患者在经过短暂恢复期后能长期获益。然而,部分患者仍可能经历复发现象,尤其是那些病程较长或神经损伤较重者,10年内复发率为25%~30%[1]。

同样,对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可在大部分患者中取得显著疗效。解除血管压迫后,多数患者的面部痉挛症状得到很大改善。临床观察研究表明,术后6个月内抽搐停止或明显减少的患者比例可高达80%,长期随访效果优良,复发率较低。

“根治”这一表述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意味着永久性解决疾病,然而,在医学实践中对于微血管减压术来说,“根治”这一概念往往需谨慎解读。虽然手术后绝大多数患者症状改善,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得永久性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可能因微血管位置的变化、粘连形成或其他病理因素而出现复发。此外,不同病例、患者年龄、病程、神经损伤程度及术中技术都可能影响长期效果。

三、微血管减压术有哪些风险及并发症?

(1)感染与出血:微血管减压术属于开颅手术范畴。任何开颅手术均有感染、术中或术后出血的潜在风险。尽管现代无菌技术及微创技术大大降低了这些风险,但仍需警惕。

(2)神经损伤: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在血管分离和神经暴露操作时,误伤神经可能导致面部感觉障碍、肌力减退,甚至眼睑闭合不全等后遗症。

(3)脑脊液漏:在开颅过程中,有时会意外牵动脑膜,可能引起脑脊液漏,进而需进一步处理。

(4)听力损害:由于耳部结构与颅底解剖密切相连,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听力障碍。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5)平衡功能障碍:由于小脑和前庭系统邻近手术部位,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头晕、平衡觉失调等症状。

四、微血管减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由于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操作精准及微创等特点,大多数患者术后仅需住院数日即可稳定状态。不过,术后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暂时性不适,如头痛、恶心或面部麻木等。这些症状多为术后生理调整反应,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缓解。

对于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后续的恢复和康复有以下建议。

(1)定期复查:患者在术后应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神经功能及影像学复查,以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迹象或并发症。

(2)合理休息与逐步活动:术后初期需充分休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3)神经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可能受神经功能轻微损害,适当的神经康复训练及物理治疗可加速功能恢复。

(4)心理调适:手术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创伤,还可能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压力,及时与家人、朋友及专业心理咨询师沟通,对调整情绪也十分关键。

五、微血管减压术有替代治疗方案吗?

对于不适合进行微血管减压术或者选择不手术的患者,还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抗癫痫药物常用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控制)、神经阻滞、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等)、射频热凝、伽马刀放射外科等。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然而,长期应用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容易出现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射频热凝和伽马刀放射外科属于微创治疗,适用于年龄较大或不适合开颅手术的患者,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但往往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血管压迫问题,复发率较高。

微血管减压术由于解决了血管压迫这一病因,因此,在适应证明确的患者中,能够获得更长久的缓解效果。但其创伤性较药物和射频手段略高,加之技术要求严格,因此在选择时需权衡风险与效益。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影像学、神经导航及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血管减压术正在不断改进中。例如,借助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病灶;新型垫片材料的应用也有望减少组织反应并延长手术疗效。未来,结合基因检测、神经调控及计算机辅助导航等技术,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率并降低手术风险,从而更好地实现根治疾病的目标。

对于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患者而言,微血管减压术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然而,是否选择手术,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病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在选择任何治疗方案之前,应与专业医生充分讨论,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做好术前准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应对手术及术后的恢复过程。

总之,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并不是适合所有患者的“万能药”。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权衡风险和收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Sekula RF Jr, Frederickson AM, Jannetta PJ, et al.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a prospective study and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 J Neurosurg, 2011, 114(1): 172-179.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