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下“憋气挑战”是高危行为

专业潜水员通过长期训练和严格监控才能憋气达到2分钟,但这时长显然不适用于普通人。很多人误以为训练憋气可以提高游泳能力,但在水下,憋气超过30秒以后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聚都有可能会导致突发意识丧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显示,游泳池溺亡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其中不少与憋气挑战有关。特别是近年来,拍摄憋气视频导致意外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其中也包括健身房的游泳教练。

二、无声溺水更可怕

我们以为溺水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可以大声呼救,至少可以扑腾数次引起周围人关注。多数憋气溺水通常悄无声息,仅伴随轻微波动或不易察觉的抽搐,极易被忽略。我曾在有着悠久历史的虹口游泳池游泳时,旁边救生员提醒我们:我们一般配备10多名救生衣轮替工作,在深水池里,如果一个人静止超过1分钟,就要高度怀疑发生了溺水!所以难怪救生员都是坐在高凳上面观察,这样视野范围更大!

三、安全建议:预防水下憋气事故

禁止任何形式的憋气比赛或挑战,尤其是在没有专业监督的情况下。

游泳时应有同伴陪同,并确保现场有专业教练和救生员及时施救。

教练员和救生员也应具备心肺复苏能力,并牢记急救步骤RAP-CABD

  • R:检查患者反应(Response)呼叫对方,可以摸大动脉搏动
  • A:启动紧急反应系统(Activate emergency response)呼叫其他人员和120帮助
  • P:将患者置于适当体位(Positioning)仰卧位,双手放置在两侧
  • C:胸外按压(Chest Compressions)位置胸骨中下1/3按压,每分钟100-120次,幅度至少5cm
  • A:开放气道(Airway)仰头抬颏法
  • B:人工呼吸(Breathing)口对口或者球囊面罩,按压通气比30:2
  • D:除颤(Defibrillation)如配备立即除颤,越早使用,复苏成功率越高!

来源: 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