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伯伯五年前发现右小腿出现像蚯蚓一样弯弯曲曲的“青筋”,起初不痛不痒,当时未引起重视。谁知这“青筋”越来越鼓,小腿皮肤也开始发黑、瘙痒,家人觉得不对劲,于近期带他来湖南旺旺医院看诊。检查结果提示: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图示:患者右下肢静脉曲张)

李见强主任指出: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血管迂曲扩张和轻微不适,如酸胀、沉重感或瘙痒。很多患者觉得不痛就没事。但静脉高压持续存在,会不断损害皮肤和皮下组织,色素沉着、皮肤变硬(脂性硬皮症)是溃疡的前奏,一旦破溃形成‘老烂腿’,治疗就非常棘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考虑到伯伯的病情和年龄,李见强主任团队为他制定了微创手术方案——右下肢静脉曲张微波消融微创手术。手术在B超精准引导下顺利完成,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

术后第2天,患者伤口换药愈合良好,无疼痛,右下肢活动自如,无肿胀,足部血液循环良好(足背动脉搏动正常)。继续观察1天后,患者无明显不适予以出院,建议患者穿戴弹力袜半年,避免久站久坐。

(图示:患者右下肢皮肤明显好转)

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尤其是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迂曲扩张、成团凸起,形似“蚯蚓”。它是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回流受阻、静脉高压导致的。

二、下肢静脉曲张有哪些高发人群?

1、长期站立/久坐者(教师、护士、司机等)。

2、孕妇、肥胖人群。

3、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瓣膜退化),年轻人久坐也可能中招。

4、有家族遗传史者。

三、下肢静脉曲张需要警惕哪些症状?

1、早期:腿沉、酸胀、水肿,夜间加重。

2、中期:静脉凸起、皮肤变黑、瘙痒。

3、晚期:血栓性静脉炎、皮肤溃疡(“老烂腿”)、出血。

四、如何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1、避免久站久坐:每隔1小时活动下肢,踮脚尖、勾脚踝促进回流。

2、穿戴医用弹力袜(压力梯度袜):白天穿,睡觉时脱。

3、抬高下肢:休息时腿抬高15-20厘米,高于心脏。

4、运动建议:游泳、快走、骑自行车(避免负重深蹲)。

5、控制体重:减轻下肢压力。

湖南旺旺医院乳甲疝外科温馨提醒:预防与早诊早治是关键! 有家族史、长期站立/久坐职业、肥胖、妊娠等人群是高危人群。一旦发现腿部血管异常迂曲扩张,或出现下肢酸胀、沉重、瘙痒、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应尽早进行评估和治疗。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旺旺医院 乳甲疝外科 邓求生 邹今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旺旺医院 乳甲疝外科 邓求生 邹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