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发起“口腔医生关爱公益项目”,并得到了速迈的公益支持。健康是生命的基石,而守护健康的医生,同样需要被守护。但数据显示,我国医生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半数以上医生已经进入了超重肥胖的行业,88%的医生患有职业相关疾病,口腔医生健康状况尤其严重。[1]为此,中国牙病防止基金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口腔医生职业压力,呼吁口腔医生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李铁军表示,健康是生命的基石,而守护健康的医生,同样需要被守护。当我们聚焦口腔诊室中那些精益求精的“微笑工匠”,会发现他们也在面临着职业健康危机。‌

诊疗环境引发的骨骼肌肉、听力问题

《口腔医生职业性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运动干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口腔医生职业性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颈部患病率高达73%,肩部和腰部分别达到57%和53%,手腕不适也占比达到35%。
据了解,口腔医生在根管治疗时需保持15-25°前倾姿势,C7-T1椎间盘承受压力峰值达450N,相当于每日重复举重20kg物体800次。[2]世界卫生组织《2024全球职业健康报告》指出,这种持续性静力负荷会导致椎间盘退变速度加快至3倍。而口腔医生平均每日在方寸诊间持续弯腰操作5小时,发生腰椎问题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倍。[3]不仅如此,口腔医生还常暴露于高速涡轮钻85分贝的噪音中,长期如此,存在较大的听力损失风险。

被低估的心理危机

除了显性风险,心理问题也是口腔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口腔医务人员们每天面对众多患者,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治疗操作,时刻保持高度专注。从处理患者的各种口腔问题,到应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再到科室管理的事务等,多重责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研究数据显示,口腔医疗从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8.5%的从业者表现出压力症状,17.7%有焦虑症状,14.7%有抑郁症状,7.7%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医技人员和职能后勤人员相比,口腔医务人员的负面情绪和PTSD比例显著偏高,严重影响着从业者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也对口腔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4]

关注口腔医务人员的健康,守护“微笑守护者”的健康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展露自信健康的笑容时,鲜少注意到背后有一群“微笑的守护者”——口腔医务人员。他们长期保持弯腰、侧转的诊疗姿势,在精密操作中承受着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面对高频噪音和患者治疗时的紧张情绪,他们的身心健康承受着双重考验。

为此,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呼吁关注口腔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口腔医务人员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建议口腔医务人员每天可预留15分钟做颈椎保健操,减少久坐不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诊疗时可以启用“30-20-10”法则,即每30分钟换一下坐姿,定期做20秒的伸展动作,感到疲惫的时候进行10次深呼吸。尽量保证6-8小时的睡眠,保存好体力和精力,如睡眠不足可挤出时间休息。保持及时纾解负面情绪,业余时间养成一些兴趣爱好,及时将负性情绪纾解出去。

口腔医务人员的健康是保障全民口腔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希望每一位口腔医务人员都能绽放健康幸福的微笑,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1]医学界. 2022年度医生生活习惯与职业相关疾病调研报告[R]. 2022年9月

[2]陈定,宋子玉. 口腔医生职业性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运动干预研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第05期

[3]韩翔翔,李进,孙荣寅,李舜航,李京,胥欣. 我国口腔医生WMSDs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3年5月20日

[4]复旦大学. 口腔医务人员工作状态和心理健康的调查[R]. 2020年3月

来源: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