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化名)最近加班频繁,总感觉眼睛干涩、刺痛,有时看电脑还模糊不清。起初他以为只是疲劳,直到症状持续加重才就医,最终被诊断为干眼症——一种因泪液质或量异常导致眼表损伤的常见眼病,发病率高达20%-30%,像小李这样的上班族尤其高发!

你是否经常感觉眼睛干涩、发痒,像进了沙子?盯着电脑或手机没多久就疲惫不堪?甚至有时莫名其妙流眼泪?别大意,这很可能是你的眼睛在喊“渴”——你正在经历“干眼症”的困扰!

干眼症≠单纯缺水!

简单来说,干眼症就是眼睛表面的“保湿系统”出了问题。健康的眼睛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泪膜”,它像一层隐形的保湿膜和防护罩,时刻保护着眼球。当泪膜不稳定、泪液分泌不足,或者泪液蒸发太快时,干眼症就来了。

眼睛为什么“渴”?揪出幕后推手!

1.环境“抽湿机”:空调房、暖气房、大风天、空气污染严重、干燥气候……都在加速眼睛水分蒸发。

2.“屏奴”综合症:长时间紧盯电脑、手机、平板,眨眼次数会大幅减少(有时甚至不到正常一半!),泪液无法均匀涂布眼球表面。

3.隐形眼镜“抢水”:长时间佩戴,尤其透氧性差的镜片,会争夺眼表水分,影响泪膜稳定。

4.岁月“偷走”滋润:泪腺功能随年龄增长自然下降,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

5.疾病“拖后腿”: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可能影响泪液分泌。眼部问题(如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更是干眼主因(它负责分泌泪液的油层,防止水分过快蒸发)。

6.药物“副作用”:某些降压药、抗过敏药(抗组胺药)、抗抑郁药、激素类药物等可能减少泪液分泌。

7.激素“波动”:女性孕期、哺乳期、更年期激素变化易诱发或加重干眼。

别只盯着“干”!这些信号也是求救

1.干燥感:最典型,像眼睛里有沙子在磨。

2.烧灼感/刺痛感:眼睛发烫或针扎似的疼。

3.异物感:总觉得眼里有东西,揉也揉不出来。

4.视物模糊:看东西一阵阵模糊,眨眼或滴眼药水后可能好转(泪膜不稳定导致)。

5.畏光:对光线变得敏感,尤其在强光下不适。

6.容易疲劳:用眼一会儿就累得不行。

7.莫名流泪:眼睛太干,反而会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导致“流泪型干眼”。

8.眼红、分泌物(眼屎)增多

给眼睛“解渴”,试试这些办法

1.人工泪液(首选):就像给眼睛“喝水”。选择不含防腐剂的(小支独立包装或特殊瓶装设计),按需使用。别乱买网红眼药水,很多含收缩血管成分或防腐剂,长期用有害!

2.热敷+清洁(对付MGD):用温热(约40℃)的干净湿毛巾敷眼10-15分钟,软化堵塞睑板腺的油脂。然后轻轻按摩眼皮(顺着睫毛根部上下轻揉),再用温和的眼睑清洁湿巾或稀释的婴儿洗发水清洁睫毛根部。每天1-2次。

3.有意识“多眨眼”:看屏幕时提醒自己:眨!眨!眨!尤其是要完全闭合的眨眼(轻眨无效),帮助泪膜刷新。

4.给环境“加湿”:使用加湿器,尤其在空调/暖气房。远离空调、风扇直吹。

5.让眼睛“放个假”:遵循“20-20-20”法则:每看屏幕20分钟,眺望20英尺(约6米)外至少20秒。

6.调整“装备”:减少隐形眼镜佩戴时长,选择高透氧硅水凝胶材质,注意清洁。给屏幕戴“蓝光滤镜”或调低亮度。

7.吃出“水润”眼睛: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深海鱼、亚麻籽、核桃)、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的食物。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特需及国际医疗部提醒:眼睛干涩、异物感、畏光、视疲劳、视力波动等是干眼常见信号,别以为是“小问题”忍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科学干预,才能有效保护我们珍贵的视觉健康。眼睛不适别忍着,清晰世界需珍惜!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周亦菲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周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