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常见误区。
许多慢性肾脏病在早期确实没有明显症状,但这并不代表它无害或可忽视的。
2023年一项研究[1]分析了195名没有自觉症状、但存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肾炎风险因素的人群发现,有多达24%的人已出现白蛋白尿,这是肾脏受损的重要信号;其中18%属于中度风险,6%为高度风险,提示他们的肾功能可能正在悄无声息地走向恶化。正因为慢性肾脏病一开始往往缺乏疼痛或异常感觉,被人们称为“沉默的杀手”[1]。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高风险人群”在使用更敏感的肾功能生物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联合肌酐进行评估后,约一半人被重新分级为更晚期的肾病状态,[1]说明传统肌酐指标可能低估了实际肾功能损伤程度。也就是说,甚至普通检测项目都无法早期发现肾病这个“沉默杀手”。
如果等到真正“痛了、肿了、尿有泡了”才去就诊,往往已是疾病中晚期。另一项研究追踪了140名未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其中20%在未经干预的情况下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且大多在确诊后2.5年内迅速恶化。[2]尤其是那些初始就存在大量蛋白尿(≥10g/24小时)和肾功能下降的患者,进展速度更快,治疗机会稍纵即逝。[2]
因此,没有症状并不等于没有问题。忽视早期肾病,意味着可能错失延缓甚至逆转病程的“黄金干预期”。
参考资料:
[1] Avila MN, Luciardi MC, Oldano AV, et al.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revalence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usefulness of serum cystatin C: a cross-sectional study.Porto Biomed J.2023;8(6):e233.
[2] Donadio JV, Torres VE, Velosa JA, et al.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The natural history of untreated patients.Kidney Int.1988;33:708–715.
作者丨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丨薛明伟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