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尽管近年来靶向药物不断涌现,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足30%。我国浙江大学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ACSL5的蛋白质如同白血病细胞的“营养管家”,其高表达会显著缩短患者生存期,而抑制它可切断癌细胞的“能量供应”。这项发表在《Frontiers of Medicine》的研究,为AML预后判断和新药开发提供了全新方向。
ACSL5:白血病预后的“预警灯”
研究团队分析了312例 cytogenetically normal AML(CN-AML)患者的骨髓样本,发现ACSL5在AML患者中的表达量比健康人高2-3倍。更关键的是,ACSL5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低表达者的一半(28个月 vs 56个月),且独立于年龄、基因突变等其他因素。“这就像给白血病细胞装了个‘预警灯’,ACSL5越高,预后越差。”研究负责人解释。
进一步实验显示,敲低ACSL5后,AML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下降40%-60%,小鼠模型中的肿瘤负荷减少70%,生存期延长近2个月。这表明ACSL5不仅是预后标志物,更是白血病细胞生长所必需的“助推器”。
“脂肪修饰”失控:Wnt通路成帮凶
为什么ACSL5会让白血病细胞“越长越凶”?研究揭开了其“作案手法”:通过调控蛋白质的“棕榈酰化修饰”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简单说,ACSL5能给Wnt3a蛋白“穿上脂肪外衣”(棕榈酰化),使其顺利从细胞内“跑”到细胞外,进而打开细胞生长的“加速器”。敲低ACSL5后,Wnt3a的“脂肪外衣”减少60%,无法正常分泌,Wnt通路活性下降50%以上,癌细胞因此“饿肚子”。
“这就像快递员没了制服(棕榈酰化),无法出门送货(Wnt3a无法分泌),细胞接收不到‘生长指令’。”团队成员用比喻解释这一机制。
老药新用:联合疗法让癌细胞“凋亡加速”
针对ACSL5的“弱点”,研究团队测试了两种药物:ACS抑制剂triacsin C和BCL-2抑制剂ABT-199(已获批用于AML治疗)。单独使用triacsin C时,AML细胞存活率降至50%;而与ABT-199联用后,存活率暴跌至15%,凋亡细胞数量增加3倍。
更重要的是,这种联合疗法对正常造血干细胞几乎无损伤。在患者原代AML细胞中,两药联用也展现出协同效应,尤其对ACSL5高表达的难治性病例效果更显著。“这提示我们可以给现有药物‘组队’,精准打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研究人员表示。
临床转化:未来或成AML分层治疗新工具
目前,AML治疗面临“一刀切难”的问题,而ACSL5有望成为分层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建议,未来可通过检测ACSL5水平,对高表达患者优先采用ACSL5抑制剂联合ABT-199的方案。不过团队也指出,现有研究仍局限于细胞和动物模型,下一步需开展临床试验验证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 医学前沿Front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