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说法是个误区

虽然痔疮是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它远非唯一原因,将便血一概归咎于痔疮,容易掩盖真正的出血源,延误疾病诊断。

临床上将肉眼可见的便血归类为显性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于结肠或直肠来源。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复杂多样,既可能来自良性病灶(如痔疮、肛裂),也可能由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等引起。[1]其中,肿瘤性病变的风险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因此高龄人群更应该引起警惕。

而且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和炎性肠病均可能以无痛性便血为首发表现,[1]这意味着,仅凭“无痛”“鲜红”或“量少”等表面特征,无法准确判断出血来源,也无法将肿瘤等严重疾病排除在外。

因此,对于原因不明的便血患者,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者,均应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排除恶性病变。[2]

更关键的是,即使患者确实存在痔疮,其本身也不排除同时患有其他更严重肠道疾病的可能。[1-3]若仅凭“痔疮”解释便血症状,极易导致误诊或漏诊。

因此,无论便血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体重下降、贫血,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一旦出现肉眼血便,科学合理的做法是及时就医并接受肠镜检查,而不是轻信“便血就是痔疮”的说法。

参考资料

[1]Kim BS, Li BT, Engel A, et al.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 practical guide for clinicians. World J Gastrointest Pathophysiol. 2014;5(4):467-78.

[2]Cotter TG, Buckley NS, Loftus CG.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Hematochezia. Mayo Clin Proc. 2017;92(5):797-804.

[3]Ghassemi KA, Jensen DM. Lower GI bleeding: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Curr Gastroenterol Rep. 2013 Jul;15(7):333.

作者: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