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常见误区。

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不能替代肠镜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工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远不足以独立承担早筛任务,目前仅作为辅助监测手段。

在临床上,CEA(癌胚抗原)和CA19-9等传统血清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CRC)患者的预后判断、术后复发监测和疗效评估。但用于“筛查早期肠癌”的效果十分有限。研究发现,在术前检测中,CEA在II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仅为33%,CA19-9仅为11%,甚至I期患者的阳性率也不超过10%。[1]这意味着,即便肿瘤已出现,绝大多数早期病例也不会在抽血中报警,存在大量假阴性。

相比之下,肠镜则是一种直接可视化的检查方式,能清楚识别肠道黏膜上的息肉、肿瘤甚至早期病变,还可在同一操作中进行活检和病理确诊,是当前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肠镜不仅对发现早癌、还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是目前唯一具有确凿证据支持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2]

此外,CEA还存在特异性低的问题:吸烟、炎症、肝病等非肿瘤状态也可能导致其升高。也就是说,即便CEA升高,也不等于“就是癌”,存在“假阳性”误导风险。因此,CEA仅用于已确诊患者的术后随访和疗效监测,不推荐作为普通人群的筛查工具。[1]

总之,抽血查CEA,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它更像是肠癌管理体系中的监控摄像头,但真正发现火苗的,是那根进入肠道的探头——肠镜。科学防癌,别怕肠镜,怕的是盲目相信查个血就行了。

参考资料:

[1]Yamashita K, Watanabe M.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umor markers and an emerging perspective on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Sci. 2009;100(2):195-9.

[2]Gimeno-García AZ, Quintero E. Role of colonoscopy in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vailable evidence.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23;66:101838.

作者: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