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 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 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审核:刘 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副主任医师
孩子身上突然出现“小水珠”似的小疙瘩,这时,家长们往往又急又慌:这到底是什么“不速之客”?其实,这种小疙瘩是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是一种由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这类疾病很常见,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病例,不过在夏季会更为多发。由于孩子皮肤娇嫩、抵抗力较弱,感染后身上长出这些小疙瘩时,难免会因为陌生而感到害怕、恐惧;家长们也常担心它的恢复情况。但其实,传染性软疣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更像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个常见“小插曲”。接下来,就让我们用科学的视角和轻松的心态,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一、什么是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的典型表现是皮肤出现顶端半圆脐状凹陷的蜡样光泽丘疹,挤压时能挤出乳酪状的“软疣小体”。这类疾病在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儿童感染多与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有关,如衣物、毛巾,或者在公共游泳池等场所接触到病毒。感染后不会立刻发病,潜伏期通常为14~50天,最长可达6个月。病变常见于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发病时一般只有轻微瘙痒,甚至无明显症状,但如果抓挠患处,病毒可能通过自身接触扩散到其他部位,导致更多皮疹出现。
图1 传染性软疣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小水珠”的“搬家”路线:传染性软疣如何传播?
传染性软疣之所以具有传染性,原因在于它能通过多种方式扩散。了解它的传播途径,才能更好地预防。
1.直接接触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当孩子的皮肤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包括儿童或成人)的患处时,例如,打闹、拥抱、脸贴脸玩耍时,病毒就会趁机“转移”到孩子身上。幼儿园、游乐场等儿童密集的场所,是病毒传播的高频区域。
2.间接接触传播:病毒离开人体后,能在物品表面短暂存活。如果孩子接触了被污染的毛巾、衣物、玩具(尤其是毛绒玩具)、体操垫、公共泳池的长椅等,再用手触摸自己的皮肤(尤其是有微小破损的地方),病毒就可能“扎根”了。
3.自身接种传播:如果孩子因瘙痒或好奇抓挠患处,病毒就可能沾到手上。再接触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尤其是有微小伤口的地方),就可能在新的部位长出新的疣体。有时能看到疣体沿着抓痕排列,就是这个原因。
三、传染性软疣的药物治疗方法
1. 外用药:常用药物包括5%咪喹莫特乳膏、抗病毒的干扰素凝胶,以及斑蝥素制剂。斑蝥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有效性,但其禁用于面部、眼周及口周等区域。此外,氢氧化钾也曾被用于治疗,但因其属于强碱,安全性风险较高,目前已不推荐使用。
2. 中药治疗:中医称传染性软疣为“鼠乳”,认为多因风热之邪蕴于肌肤,中焦脾虚湿蕴而致肌肤气血失调,腠理不固,湿毒郁结而生。中药外洗及口服方具有理气散结、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用鸦胆子、骨碎补、大风子、马齿苋、乌梅、生薏米、香附、生大黄、桃仁、紫草等加入75%乙醇浸泡后涂擦患处,能祛除较小疣体。
四、非药物疗法有哪些?
除了药物治疗,以下几种方法也常用于清除传染性软疣,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
“精准移除”——钳夹:局部麻醉或非麻醉,在无菌条件下使用齿镊、三棱针、血管钳或排痘针等夹出软疣内容物,再外用碘伏等消毒,以防感染。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冷冻治疗:将制冷剂作用于疣体肌肤,使疣体低温坏死、脱落,最终达到祛除疣体的效果。医生会将液态氮(一种无色无味的制冷剂)作用于疣体,使病灶部位皮肤温度骤降,皮肤中的细胞出现冰晶,细胞结构被破坏,进而出现脱水、细胞坏死,最终疣体逐渐脱落。
3.激光治疗:一种创面小、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式,可用于肛周、生殖器等部位的传染性软疣的治疗。激光治疗的优势是创面小、愈合快、复发率较低,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如容易留下瘢痕、治疗费用相对较高,且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为严格,选择时需结合疣体位置、孩子耐受程度等综合衡量。
4.微波治疗:原理是将高频电磁波作用于患者的皮肤,皮肤组织蛋白在很短的时间内凝固。治疗时间比较短,患者的皮肤受到的损伤较小,患者疼痛感不明显。治疗后皮肤出现瘢痕的概率相对较低,且感染风险小。
5.火针治疗:毫针针头处在酒精灯上烧红后,垂直于疣体上方点刺,点刺的频次依据疣体大小而定,点刺深度依据疣体皮损的深度动态把握。
五、家长如何做好日常护理呢?
1. 注意卫生,勤消毒。皮肤部位每天常规碘伏消毒,儿童衣物勤换洗,用开水烫洗后置于阳光下暴晒,避免衣物引起二次感染。不同衣物分开洗护,可定时对衣物进行消毒。患儿勤洗手,尽量避免去公共浴池、水上乐园等。
2. 避免搔抓。患儿睡觉时可佩戴手套,防止无意识搔抓,使病灶自身种植扩散。
3. 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增强患儿自身的免疫力,忌口肥甘厚味。
4. 适度锻炼。鼓励患儿积极进行锻炼,增加户外及室内趣味活动。
5. 安抚患儿情绪,减少患儿的恐惧。
儿童传染性软疣是孩子成长路上偶尔飘过的“小云朵”——虽然常见,且可能反复出现,但只要我们科学治疗,用平和心态、稳定情绪面对,并用正确的方法细心护理,这片“小云朵”终将飘散,不会在孩子健康的天空留下长久的阴霾。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