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日常中十分普遍,却总被人们忽略的健康问题——中耳炎。不管是年幼的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被这个 “耳朵里的小麻烦” 找上门,特别是在感冒痊愈后,或是游泳结束后,更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护。
接下来,就让我们和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专家一起走进这个容易被轻视的耳部问题,摸清它的 “脾气” 和应对方法。
一、中耳炎是什么
中耳位于耳朵的中间部位,是一个狭小的空间(好比一间紧凑的小屋子),主要作用是传导声音信号。当这个部位遭到细菌或病毒的侵袭,进而引发炎症反应时,“中耳炎” 就随之发生了。
小朋友体内连接鼻腔与中耳的耳咽管(相当于两者之间的 “通气通道”),不仅长度短,还呈水平状态。
一旦感冒,鼻腔里的鼻涕、细菌就很容易顺着这条通道反流进中耳,这也是儿童中耳炎发病率远高于成人的关键原因。相关数据显示,大约80%的儿童在7岁之前,至少会患上一次中耳炎。
二、常见中耳炎的症状
1.耳朵疼:像针扎一样,尤其是躺下时更明显(孩子可能会哭闹、抓耳朵)。
2.听力下降:感觉耳朵像塞了棉花,听声音闷闷的。
3.耳朵流脓:严重时可能有黄色或带血的液体流出(这时疼痛反而会减轻)。
4.发烧、头晕:急性中耳炎可能伴随发烧,甚至呕吐。
5.注意:有些中耳炎(比如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不疼,但长期听力下降,孩子反应变“迟钝”,容易被误以为是“注意力不集中”。
三、得了中耳炎怎么办?
1、及时就医:医生会用耳镜看耳朵内部,必要时做听力检查。
2、抗生素不是万能药:只有细菌感染才需要,别自己随便吃。
3、滴耳液慎用:如果鼓膜穿孔,某些药水会损伤内耳,必须遵医嘱。
4、慢性中耳炎别拖:反复流脓、听力下降可能需要手术修复鼓膜。
误区提醒:
误区一:耳朵流水就是中耳炎?错,外耳道炎、湿疹也可能流水。
误区二:用棉签掏耳朵?小心把细菌推得更深。
误区三:偏方滴香油、吹药粉?可能加重感染。
四、如何预防中耳炎?
1、感冒时别用力擤鼻涕: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边,避免鼻涕“冲”进耳朵。
2、喂奶姿势要正确:宝宝平躺喝奶容易呛到,奶液可能流入耳咽管。
3、游泳、洗澡后保持耳朵干燥:用毛巾擦干外耳道,别用棉签深掏。
4、远离二手烟:烟雾会刺激耳咽管,增加发炎风险。
5、打疫苗: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能降低感染概率。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宣传法制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宣传法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