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莲花镇的45岁张先生(化名)有胆囊结石病史,平时饮食清淡,因家里来了客人,多喝了两杯酒就早早睡着了,不曾想被一阵刀割般的上腹剧痛惊醒,伴有恶心呕吐。他以为只是喝了酒之后的“胃痛”或者“胆囊结石”犯了,服下“胃药”硬撑。
谁知疼痛非但未能缓解,反而逐渐加重,甚至辐射至背部,深夜,家人拨打120,将其紧急送至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AI图)
检查结果触目惊心:血尿淀粉酶均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腹部CT显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增厚水肿,更危险的是胰腺周围渗出明显——急性胆囊炎已引发了有致命风险的急性胰腺炎!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负责人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急性胰腺炎进展迅猛,坏死感染、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风险极高,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
沉默结石如何点燃胰腺“自毁”大火?
胆囊结石平时可能“沉默无害”,但一旦结石从胆囊滑落,就可能卡在胆总管与胰管汇合的“十字路口”(壶腹部)。此时,胆汁逆流进入胰管。
胰酶被异常激活:原本消化食物的强大胰酶在胰腺内部被“点燃”,开始疯狂“自我消化”。进一步发展胰腺组织会迅速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炎症因子如风暴般席卷全身。
(AI图)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胰瘅”,属“脾心痛”“结胸”等范畴。其核心病机在于饮食不节(尤其过食肥甘厚腻、酗酒)、情志不畅或蛔虫内扰等因素,导致肝胆气滞、湿热蕴结或腑气不通。
如《黄帝内经》所言:“暴病者,多实多热”,形象地描述了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以里实热证为主的病理特点。
这些邪毒蕴结于胰腑,导致气机壅塞,气血瘀滞,进而引发“不通则痛”的剧烈腹痛,以及热毒炽盛、腑气上逆的呕吐等症状。
其典型表现为: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腰背部放射(呈束带状);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常不缓解;腹胀(肠麻痹)。
除了急性胰腺炎本身的症状,胰腺炎的三个并发症,更是危及生命的“三把火”。
1.胰腺坏死与感染:
坏死组织极易继发细菌感染。
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多器官衰竭(MODS):
失控的炎症因子风暴可导致肺、肾、循环等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
3.休克:
大量液体渗入腹腔、炎症介质作用,引发低血压休克。
争分夺秒:阻断“致命链条”的黄金72小时
急性胰腺炎治疗核心是“阻断炎症风暴,预防并发症”,早期干预尤为关键,核心救助措施:
1.让“胰腺休息”:严格禁食禁水,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
2.液体复苏“灭火”:快速大量补液纠正脱水、维持循环,是早期最重要治疗。
3.抗炎与器官支持: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密切监测并支持呼吸、循环、肾功能。
4.抗感染与营养:酌情使用抗生素,尽早启动肠内营养支持。
5.中医协同“清里热、通腑实”:例如大柴胡汤等中医灌肠、芒硝外敷疗法等,能有效通腑泄热、减轻腹胀、抑制炎症。
幸运的是,张先生经急诊处理后住院,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稳定,在住院第七天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了胰腺炎复发隐患。
(AI图)
防微杜渐:别让结石成为体内“定时炸弹”
1.饮食管理:低脂饮食是基石!严格限制油炸、肥肉、动物内脏、奶油;规律三餐,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晚餐不宜过饱过油。
2.定期体检:尤其有胆结石家族史、肥胖、40岁以上女性等高危人群,定期腹部B超筛查。
3.控制体重与代谢: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是胆石症及胰腺炎风险因素。
4.中医调护:针对肝胆湿热体质(表现为口苦、胁胀、舌苔黄腻),可咨询专业中医师使用疏肝利胆、清热化湿的方药或代茶饮(如茵陈、栀子、金钱草等)进行调理。
(AI图)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急诊科 吴永胜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 吴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