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国际权威期刊《欧洲动物学杂志》上刊登了一则“蜘蛛界喜讯”:韶关学院贺爱兰教授领衔的蜘蛛研究团队在广东丹霞山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蜘蛛——“丹霞岳麓蛛”!更厉害的是,这是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的第53个新物种,相当于给这片红石秘境的“生物户口本”又添了一笔新鲜记录。
丹霞岳麓蛛新种(Yuelushannus danxia sp.nov.),雄性正模标本(a-c)与雌性副模标本(d-f)。(a,d)背面形态。(b,e)侧面形态。(c,e)腹部形态。比例尺:0.5毫米。
从岩石缝里“挖”出来的小家伙,藏着3年的等待
故事要从2022年12月8日说起。那天,研究团队在丹霞山阳元石景区海拔202米的砂岩壁上“寻宝”——他们筛着落叶、扒着石缝,突然发现了几只比芝麻还小的蜘蛛。这些小家伙身长只有2.3毫米(差不多3根头发丝并排那么长),八条腿细得像丝线,却在岩石上爬得稳稳当当,活像一群“迷你蜘蛛侠”在执行秘密任务。
为了确认它们是不是“新面孔”,科学家们花了整整3年:用显微镜看它们的“小脸蛋”(眼区刚毛分布超特别),数它们的“脚指头”(雄性第四对腿居然比第一对还长,在家族里堪称“长腿异类”),甚至给雌性的“小房子”(外生殖器)拍了“CT”——发现它的背板宽宽扁扁,储精囊和后缘还留着“安全距离”,和其他蜘蛛姐妹的“户型”完全不一样。直到2025年5月,这些证据终于让它正式“出道”,有了专属名字:Yuelushannus danxia sp.nov.(丹霞岳麓蛛)。
为啥偏偏是丹霞山?这里藏着“蜘蛛公寓”的密码
别小看这只小蜘蛛,它挑家的眼光可高了!丹霞山的红色砂岩壁缝是它的“独家公寓”:这里既躲得过风吹日晒,又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送来的湿润空气,还有吃不完的小虫子当“外卖”。就像蜘蛛侠离不开纽约的高楼,这些小家伙也把丹霞山的每一道石缝都变成了“安全屋”。科学家说,这已经是丹霞山发现的第53个新物种了。从参天大树到石缝里的微生物,这片世界自然遗产就像个“生物盲盒”,每次拆开都有新惊喜。而这次发现的“丹霞岳麓蛛”,更是把家族版图从湖南、湖北扩展到了广东,相当于给蜘蛛界的“迁徙地图”加了个新坐标。
给“迷你英雄”留个家,就是保护我们的小世界
“别看它们小,少了谁都不行。”研究团队的贺爱兰博士笑着说,“就像蜘蛛侠守护城市,这些小蜘蛛也在岩壁上守护着生态平衡——吃害虫、当其他动物的食物,少了它们,链条就断了。”现在,这53个新物种就像53个“自然密码”,藏在丹霞山的红石、绿树和清泉里。下次去玩,不妨低头看看脚下的石缝:说不定,你就能遇见这只刚“出道”的“迷你蜘蛛侠”,正用它的八条小短腿,给你比个“欢迎光临”的手势!
来源: 研学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