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传来捷报,由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汉雄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凭借精湛的内镜技术,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完整切除了一大小约4.5cm*4cm的消化道巨大肿物。

从高难度手术的精准实施到术后病房的精心照护,全程彰显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消化道疾病微创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人文关怀,也让人们再次关注到ESD这一先进微创技术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什么是内镜ESD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种先进的内镜微创技术,它通过口腔或肛门等自然腔道插入内镜,利用特殊器械在病变周围标记、切开后,将消化道内的病变组织(如息肉、早癌、黏膜下肿瘤等)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并取出。无需开腹,便能实现对病变的精准切除,是目前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及黏膜下肿瘤治疗的首选手段。

ESD术的突出优势与适应症

1.优点显著,惠及患者:

微创无痛:避免传统开腹手术的大切口,减少出血和感染风险,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完整切除:能一次性完整剥离较大病变,降低复发率,优于传统分片切除。

保留功能:精准保留正常组织,不影响消化道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诊断治疗一体:切除的组织可完整送检,为后续诊疗提供明确依据。

2.适应症明确,精准施治:

主要适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等部位的早期癌、直径>2cm的巨大息肉或腺瘤、黏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及其他内镜下难以治疗的复杂病变

高难度手术:考验的是技术,更是经验。

该患者的肿物体积巨大,且位于胃底贲门,属于困难部位,外科不管是开腹或者是腹腔镜下做该手术均极为困难,且创伤及风险均非常高,但内镜下切除也是一个难度相当高的手术,需要倒转镜身方能完整观察到整个病变,手术亦需要倒转镜身完成。

病变累及食管下段及胃底,黏膜层次复杂,术中既要避免损伤血管导致大出血,又要防止肿物破裂残留,既要保护食管的功能,又要避免胃底肌层及浆膜的过度损伤,病灶切除后,面临部分胃壁全层切除术后的创面,进行内镜下的精准缝合,也是一大手术难点,因此每一步操作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巨大肿物的ESD手术,要求医生在方寸之间精准控制内镜,对力度、角度的把握必须毫厘不差,这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更依赖千锤百炼的临床经验。”主刀医生刘汉雄介绍道,经过40分钟不到1小时的手术精细操作,最终将肿物完整切除,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结束后,患者返回消化内科病房。消化内科病房医生、护士第一时间来到患者病床前,详细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症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则像亲人般细致照护和查房,定时巡视、观察腹部情况,指导饮食、协助活动,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用专业与温暖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患者恢复很快,第二天仅有轻微的上腹部隐痛,第三天即开始流质饮食,第五天即可出院,且其病检报告为良性肿瘤,在内镜手术在成功切除并治愈,本来以为要在省级大医院才能完成的手术,在家门口即顺利完成手术及迅速康复,患者及家属非常开心,还赠送医护人员锦旗及书写感谢信来表达感谢之意。

此次高难度ESD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不仅体现了郴一消化内镜技术的精进,更彰显了李芳芳、刘汉雄、郑倩三位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术前精心评估、准备到手术台精准手术操作,从入院至出院的医生护士的仔细观察病情到贴心医疗护理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未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将持续提升微创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微创、更安心的医疗服务,用技术与爱心守护老百姓的消化道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娜菲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娜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