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都有备药的习惯,药箱里整齐摆放着应对感冒、发烧、疼痛的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药箱里的 “过期药” 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伤肾的“隐形杀手”。尤其是以下 4 类常用药,过期后不仅药效消失殆尽,毒性还会大幅飙升,对肾脏的伤害直接翻倍,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一定要提高警惕!
第一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
抗生素是家庭药箱的 “常客”,无论是呼吸道感染还是皮肤炎症,很多人都会自行服用阿莫西林、头孢等抗生素。但抗生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过期后其化学结构会发生分解,产生具有致敏性的杂质。当这些变质的抗生素进入人体后,肾脏作为主要的代谢器官,在过滤和排泄这些有害物质时会受到直接损伤,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诱发急性肾损伤,表现为少尿、水肿、肾功能指标骤升。
更危险的是,过期抗生素的杀菌能力会大幅下降,服用后不仅无法有效控制感染,还会导致感染延误治疗,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更多毒素,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因此,抗生素的存放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循保质期:开封后的抗生素应在 3 个月内用完,未开封的则要严格按照包装上的保质期存放,超过保质期后要立即丢弃,绝不能抱有 “吃了总比不吃好” 的侥幸心理。
第二类: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
感冒发烧、头痛牙痛时,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是很多人的首选。但这类药物过期后,会分解出有毒的水杨酸衍生物,对肾脏的肾小管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服用过期的解热镇痛药后,可能出现腰痛、少尿、蛋白尿等症状,长期或大量服用甚至会导致肾小管坏死。
生活中,很多人头痛脑热时随手拿起药就吃,往往忽略了查看保质期,殊不知一片过期的退烧药就可能让肾脏 “受伤”。这类药物的存放需要注意避光防潮,因为光照和潮湿会加速药物变质。如果发现药片出现变色、变软、粘连等情况,即使未到保质期,也说明药物已经变质,不能再服用。服用前一定要仔细核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
第三类: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胰岛素、二甲双胍等是常用药物。但这类药物对存放条件要求较高,过期后危害极大。胰岛素过期后,其效价会大幅下降,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导致血糖居高不下;同时,过期的胰岛素成分可能发生变质,引发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严重时会加重肾脏损伤。
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过期后,药效不稳定,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剧烈,忽高忽低的血糖会损伤肾小球,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胰岛素的存放尤其需要注意:未开封的胰岛素需冷藏保存(2-8℃),开封后的胰岛素在常温下(不超过 25℃)保存时间别超过 28 天,即使外观没有变化,过期后也绝对不能使用。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药箱,及时更换过期的降糖药,避免因药物问题影响血糖控制和肾脏健康。
第四类:中药膏剂(如药膏、糖浆)
中药膏剂、糖浆等中成药因其温和的药效,也常出现在家庭药箱中。但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觉得中药 “温和”,过期几天没关系。实际上,中药膏剂、糖浆过期后极易发生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具有很强的肾毒性。这些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对肾脏造成慢性损伤,长期服用可能出现乏力、水肿、肾功能下降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慢性肾衰竭。
中药膏剂和糖浆的存放需要注意密封,防止空气和水分进入导致变质。如果发现药物出现异味、沉淀、分层或霉变(如表面出现霉点、颜色变深),无论是否过期,都要立刻丢弃,不能再服用。服用中药制剂时,也要像对待西药一样重视保质期,避免因药物变质对肾脏造成伤害。
处理过期药时,不要直接扔进垃圾桶,以免被儿童或宠物误食,也不要随意倒入下水道,避免污染环境。可以将过期药送到药店的过期药品回收点,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建议每个家庭每 3 个月清理一次药箱,仔细核对药物的保质期,及时处理过期和变质的药物。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药物的毒性非常敏感。重视家庭药箱的管理,远离过期药,就是在给肾脏多一份保护。别让药箱里的 “隐形杀手” 伤害肾脏健康,从定期清理药箱、核对保质期开始,守护身体的 “排毒工厂”。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