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帕金森病在中老年人里较为常见,发病年龄多在60岁左右。患病后,手脚会不自主颤抖,动作迟缓,肌肉僵硬,走路姿势怪异,还常伴有抑郁、便秘、睡眠不佳等情况。
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庞大,预计2030年将占全球一半左右。这病需长期服药且无法根治,后期生活自理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不过,随着科技发展,神经调控技术中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成为希望之光。
(▲长沙裕湘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为帕金森患者植入脑起搏器电极)
一、什么是脑起搏器
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简称DBS,是植入体内的电子装置,能发出电流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改善大脑功能,减轻症状,这是一种基于立体定向技术在脑内特定核团植入电极(约1mm),通过释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信号,刺激电极附近的神经元或相应核团,对其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药物剂量,且具有可调、可逆、微创安全等优点。
二、“脑起搏器”能治哪些病?
其治疗范围广,除帕金森病,还包括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亨廷顿舞蹈病、药物难治性癫痫、抑郁症等多种疾病。
三、DBS手术能根治帕金森病吗?
目前帕金森病无法根治,确诊后需终身服药,DBS手术与药物联合可缓解症状。
四、“脑起搏器”术后药量能减少吗?
术后药物不能停,一般起搏器开机3个月左右,若患者运动症状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药。
五、“脑起搏器”对帕金森患者的作用
1、运动症状改善:
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减轻起步、转身、翻身困难。
2、显著延长“开”期时间(即药物有效、症状缓解的时间),缩短“关”期时间(即药物失效、症状加重的时间)。
3、减少药物的服用:
脑起搏器还可以减少患者每日用药剂量,从而相应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比如“异动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长沙裕湘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提醒:帕金森的DBS诊疗需要多学科MDT团队的密切配合,从术前患者筛选、做计划,到术中靶点精准定位,到术后程控随访,需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放射科通力协作,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随访。
因此,对于有意向做DBS治疗的患者及家属,建议到帕金森病专病/专家门诊或者功能神经外科进行专业的评估。
来源:长沙裕湘医院 神经外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长沙裕湘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