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核心知识,摘取部分内容,供参阅使用。

问题1:碘摄入与甲状腺癌有何关系?需要吃无碘盐吗?

核心观点: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甲状腺健康。

观点解读:严重缺碘可能增加滤泡癌风险,过量碘(如长期大量吃海带)与乳头状癌风险升高有关。但适量碘摄入(如通过碘盐)通常安全,不会引发癌症。一些人误认为“少碘防癌”,因此购买无碘盐,这种误解源于对碘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的错误认识。过度限碘反而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并不能预防癌症。

问题2:甲状腺癌的常见症状是什么?早期和晚期有何不同?

核心观点:甲状腺癌早期隐匿不易发现,晚期症状明显且多样。

观点解读:早期甲状腺癌多无症状,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质硬,随吞咽移动。晚期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或呼吸困难(肿瘤压迫),甚至远处转移引起的咳嗽或骨痛。

问题3:哪些人群是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如何预防?

核心观点:有家族史或遗传综合征(如 MEN2)者、童年接受过头颈部辐射者、有慢性甲状腺疾病者及长期接触辐射或化学毒物者。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超声筛查、避免辐射暴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问题4: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局限性?

核心观点:超声是首选筛查工具,能评估结节大小、形态及高危特征(如微钙化)。但它无法确诊癌症,需结合穿刺活检,且对深部病灶检测有限,结果受操作者经验影响。

问题5:穿刺活检如何帮助确诊甲状腺癌? FNA 结果不确定时为何选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有何作用?

核心观点:细针穿刺活检(FNAB)通过提取结节细胞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癌的金标准,准确率高,创伤小。若结果不确定(如滤泡性病变),选基因检测是因为它能识别癌相关突变(如 BRAF、RAS),提高诊断准确性。基因检测作用包括辅助诊断(如 BRAF 阳性提示乳头状癌)、评估预后和指导靶向治疗。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