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招潮蟹的苏醒,宁静的滩涂变得热闹起来。招潮蟹挥舞着它们鲜艳的大螯足,仿佛在和潮水招手,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
大小悬殊的鳌钳,火柴棒一样的眼睛,是招潮蟹的典型特征。它们挥舞着螯足,其实是一种秀肌肉的行为,用于展示自己强劲的实力,或是求偶。那些两个鳌足都很小的则是雌蟹。
一只长着黑色繁殖羽的铁嘴沙鸻正在搜寻食物,沙滩突然回归寂静。
此时不远处几个白影掠过,沙鸻起身扭头仔细查看一番,原来是同行来抢饭碗。于是它一个极速冲刺把其他同类都赶走。一鼓作气,猛冲猛打,彻底赶出领地。
没有了竞争者,沙鸻可以安心捕食螃蟹了。
在红树林外退潮的泥沙滩地上的在螃蟹洞口附近,堆满了一粒粒的小沙球。这些可不是螃蟹的粪便,而是一种叫拟粪的小沙球。螃蟹用螯足将泥沙送入口部下方,经过口器淘洗过滤出有机质。沙球便开始由下往上慢慢累积变大。最后由螯足钳下,用步足踢到身体后方,很快就将周围布满了一地沙球。
在不远处的小水洼里,两只短身大眼蟹大手牵小手,八只脚步调一致,但它们可不是在跳圆圈舞,这是一场角力。小个子试图偷袭,但大个早已把它稳稳钳住,举起再扔下。趁着大个的右螯尚未发起第二波进攻,小个赶紧认怂,一个躲闪规避快速撤退,灰头土脸逃离了战场。短身大眼蟹身体上布满了海藻,一是可作为移动口粮食用,二是作为伪装让它不易被发现。没有伪装掩护的个体只能赶紧就近钻入泥沙,将整个身体隐藏于地下,只露出潜望镜一样的眼睛随时观察周围环境。因为体型较大,铁嘴沙鸻不会捕食短身大眼蟹。而是选择更易吞咽的短趾和尚蟹。
因为其头胸甲较圆,短趾和尚蟹与一般横行的螃蟹不同,它会采用直行的运动方式。遇到危险会迅速一边旋转一边挖掘,就像一台高效的盾构机,很快便躲入地下。
这可躲不过铁嘴沙鸻的火眼金睛,瞬间加速又是一个极速奔驰,准备好大快朵颐。长喙像筷子一般把螃蟹从泥沙中夹出,这只铁嘴沙鸻进食前,要先将沙蟹在海水中涮洗。洗去沙蟹身上附着的泥沙,再咔哧咔哧吞入腹中。
河流入海口宁静的滩涂上,小小的红树苗迎着阳光正在茁壮成长。这双露出水面的大眼睛可不是蛤蟆,也不是章鱼。这是一条正在上岸的弹涂鱼。它靠着自己的胸鳍,像划桨一般在地面爬行。配合着身体的左右扭动,就像一只笨拙的蜥蜴。通过特写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弹涂鱼的胸鳍肌肉特别发达,基部程臀部状。就像一双有力的臂膀支撑住身体。和煦的阳光下,螃蟹们正在捡拾早餐。一大一小的角眼切腹蟹不停翻找食物。它们会不停地挥舞双螯,远远看去就像草坪里盛开的小白花随风摇曳一般。一片祥和中也酝酿着冲突,这只弹涂鱼的回家路上就有一只拦路的螃蟹,弹涂鱼扭头试图吓走螃蟹,但毫无用处。螃蟹还是尝试用螯足发起进攻,弹涂鱼被夹得生疼,只得赶紧加速逃离这是非之地。而在另一边,一只弹涂鱼刚刚上岸,便遭遇了一群守株待兔的螃蟹,这只弹涂鱼果断选择了撤退。它先展开了背鳍,然后一跃而起。展鳍是弹涂鱼的一种生存策略。突然展开的背鳍可以虚张声势,再配合弹跳把螃蟹吓一大跳,为自己争取逃跑时间。而面对来自天空的掠食者带有蓝色斑点的背鳍,可以让弹涂鱼看起来似乎有毒,而避免被捕食。
除了展鳍,超强的弹跳和蛇形走位也能让弹涂鱼平安逃离。除了保命外,展鳍也是一种主动秀肌肉的操作。背鳍这种清晰的视觉信号能让对方知难而退,只分胜负,不决生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如果光是展鳍不足以威慑,那就真秀秀肌肉,展示下高超的弹跳能力。当双方势均力敌时,展鳍的双方也只能僵持不下,或者拳脚相加,一分高下。当然在体型悬殊的情况下,一个眼神就足以让对方知难而退。然而面对偷袭,不管是展鳍还是弹跳都没有用武之地,被堵在洞中的弹涂鱼将无路可逃。
夕阳西下,潮水如约涨起,又淹没了这片滩涂。红树林作为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既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也保护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值得我们用心去守护。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小小视界
审核:陈清华 生态环境部华南科学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邹强军 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 科学传播副研究馆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