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海丽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程晓曼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审核:袁 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突发、进展迅速、症状明显、恢复过程慢。近年来,虽然我国卒中诊治水平不断进步,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及致残率降低,但仍有众多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神经功能损害,其中平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功能损害之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提高肌肉及神经系统功能对平衡能力恢复至关重要。
健脑养筋操是结合传统中医运动疗法与现代医学理论的一种适合各年龄段的养生操,共九节。依据针灸经络腧穴理论,将中医理论与实践融入健身运动中,结合脑病患者疾病特点,集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按摩、呼气机制及康复理念于一体,以头部经穴、十二经筋、任督二脉、脾之大络,沟通周身经脉及阴阳气机,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提高运动平衡能力的作用。
第一节 舒松醒神预备式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动作详解: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大拇指顺时针点揉太阳穴,同时踏步,重复10次。 2.双手置于头顶最高点,用指腹自上而下,同时踏步,重复10次。
作用:凝神静心,安定神志,放松头部经穴。
第二节 协调五指练神经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动作详解:
1.右手先由拇指起势,循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尖,点左掌心劳宫,继而自小指折返,经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点左掌心劳宫,换手再重复1次。
2.右手虎口插左手虎口,接着插八邪,换左手虎口插右手虎口,接着插八邪,重复10次。
作用:刺激指端经穴,重点通过合谷、八邪的作用,从本部调节经脉气血的流通。
第三节 双手举托筋骨长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动作详解: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上身中正,双手于腹前抱球式,双腿微曲。
2.吸气翻手举托,头随手动,呼气双腿微曲,双手于腹前抱球式,重复5次。
作用:调节上肢三阴经、外侧少阴经、中间厥阴经、内侧太阳经,经筋同时受到牵拉舒张,促进络脉束骨的作用。
第四节 单手指阳气血通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动作详解: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于腹前上下抱球,右手在下,右手上托,左手下压,同时双腿慢慢伸直,右手至额头处,左手至左腿外侧,吸气,右手翻手划至左髋处,左手五指用力捏住贴于背后,同时,转体屈膝转头看右手指。
2.呼气,右手从左胯旁向右上方展开,双腿慢慢伸直,目随手动,回正。
3.左右各3次,左右惟方向相反,余动作一致。
作用:调上肢三阳经、外侧少阳经、中间少阳经、内侧阳明经,经筋同时受到牵拉舒张,促进络脉束骨。
第五节 推掌扩胸募穴开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动作详解: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2.呼气,双掌前推,双腿屈曲。
3.吸气,双手握拳至腰间,挺胸,肩膀后缩,同时双腿慢慢伸直,重复5次。
作用:促进前胸经气流通,牵拉过程中,六阳经募穴得到刺激,调节脏腑和阳经经脉。
第六节 侧拉体转络脉畅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动作详解: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2.呼气,躯干右转,双手上下抱球,右手在下,呼气,右手后穿,左手立掌平扫,同身体转正,两手臂水平展开。
3.右手滑上经头顶手指碰左耳,同时左手滑下手背贴于脊柱,头右转看肘上方,再回正,右手中指按压耳垂脑干、枕穴位区3下,回正。 4.左右各3次,左右惟方向相反,余动作一致。
作用:重点拉伸侧面脾之大络,沟通前胸阴经和后背阳脉,输送气血、滋养全身。
第七节 含胸拉背阳脉展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动作详解:
1.右脚向斜上方迈一步,双手握拳虎口相对举过头顶。 2.双臂向下向后滑,同时吸气低头含胸,左腿弯曲,呼气回正。 3.左右各3次,左右惟方向相反,余动作一致。
作用:背部拉伸及下肢三阴经,调先天和后天之气血。
第八节 踮脚甩臂开太阳
图8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动作详解:
1.双脚自然分开,吸气,双脚踮起,同时握拳双臂前甩。 2.呼气,双脚跟落地,五指用力伸开,重复5次。
作用:拉伸上肢外侧及下肢后侧的太阳经,下上同调,沟通全身。
第九节 一勾一伸健步飞
图9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动作详解:
1.双脚自然分开,双手双心置于两侧肾俞穴。
2.吸气勾脚抬起,呼气绷脚尖后伸,左右各5次,左右惟方向相反,余动作一致。
作用:拉伸阳经、太阳经筋,放松经筋做结束式。
结束放松式
图10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动作详解:双手交叉于腹前,沉肩,深吸气,呼气,做5次。
小结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强度不能太强、幅度不能太大、时间不能太长,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健脑养筋操,不限场合,建议每日上午、下午各做15分钟,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放慢速度,助力身体康复。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