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我国首个搭载气象雷达的海上升压站,在三峡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现场完成安装,可有效填补海上气象监测盲区,提升海上灾害性天气精密监测能力,将为我国海上风电集群、海洋渔业发展以及海上航运气象早期预警提供新示范。
H9海上升压站安装现场 江苏省气象局供图
此前,江苏海洋气象观测业务模式为单点观测,且站点集中在近岸,最远离岸探测范围小于50公里,尚不能满足对远海天气系统的精密监测需求。而在离岸更远处布设气象观测设备,不仅需要找到稳定的承载体,还需解决数据传输、供电等难题。
江苏省气象局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深化合作,谋划在我国目前已并网发电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配套建设的 H9海上升压站上搭载天气雷达,依托既有供电等基础设施保障远海天气雷达稳定运行,以有效填补黄海区域海上气象资料观测盲区,实现海洋气象精密监测与海上风电场高效运行的协同应用。双方围绕升压站与天气雷达的设备安装、材料抗腐蚀、数据传输等问题多次论证,联合确定设计方案,并进行同步施工、整体吊装。
搭载气象雷达的海上升压站 江苏省气象局供图
该雷达建成后,可提前60分钟预警海上风电轮毂高度处的湍流和下击暴流,有效降低机组损毁风险。业务运行后与陆基天气雷达组网,将实时捕捉强对流、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系统,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海上风场的反演,提前1小时至3小时对海上局部突发强对流天气进行预警。
江苏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工作人员介绍,在升压站顶部平台上搭载的 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可同时发射和接收水平偏振和垂直偏振波,具备精细化、高速扫描功能,分辨率达62.5米。该天气雷达计划于今年10月正式业务运行,数据将传输至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天气雷达的精密监测,运维人员可提前根据天气实况调整叶片角度,提高风能利用效率,预计增加3%至5%的发电收益,提升30%的年有效运维窗口期。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