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最近天气有多热?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明明已经立秋,体感温度依然是39°+。
许多人知道高温天气要防中暑,但比中暑更凶险的是——热出来的脑血管意外!
据统计,气温每升高1°C,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增加约17.3%,每一度高升的气温背后,都在无声地增加风险。
为什么高温会诱发脑血管意外?哪些人最容易“遭殃”?又该如何科学预防?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曾妍带大家了解。
高温为何成为脑血管的“敌人”
1.血液变稠,血栓易“堵路”
高温下人体出汗增多,若水分补充不足,血液浓缩、黏稠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引发脑梗死(缺血性卒中)。
2.血管“忽胀忽缩”,血压乱了套
炎热时血管扩张,血压可能暂时降低,但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或突然进入空调房,血管反复收缩-扩张,血压剧烈波动,增加脑出血风险。
3.电解质失衡,打乱身体“调控系统”
大量出汗带走钠、钾、钙,电解质一乱,心跳不稳、血管功能失调,房颤也更容易发生——而房颤正是心源性脑梗的重要诱因。
4.神经“亢奋”,心脏“累垮”连累脑
高温会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诱发房颤等心律失常,间接升高脑栓塞风险。
这些人群要格外警惕
1.老年人:血管弹性差,体温调节能力弱。
2.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基础疾病加速血管病变。
3.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复发风险比普通人高数倍。
4.户外工作者或运动爱好者: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
预警信号:抓住黄金救治时间
脑血管意外 (卒中)的典型症状包括:
1.突然头晕、头痛(尤其是剧烈头痛);
2.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3.言语含糊、口角歪斜;
4.视物模糊或意识障碍。
牢记4FAST原则:
出现Face (面部下垂)、Arm (手臂无力)Speech (言语不清)情况,Time(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科学预防:给血管“降温”指南
1. 合理补水
少量多次饮水,别等了渴了再喝,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ml (心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避免冰水刺激,推荐温开水或淡盐水。
2. 空调使用
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C,避免直吹头部。夜间睡眠时可调至26-28°C。
3. 避开高温
10:00-16:00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戴遮阳帽、穿浅色透气衣物。
4. 饮食清淡
多吃优质蛋白、新鲜蔬果及少吃高脂高糖高盐食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5. 加强监测
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测血压,按时吃降压药(高温可能让血压波动,需及时调整用药,别擅自停药);
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高温可能影响食欲,需避免血糖骤升骤降);
高血脂患者:坚持低脂饮食,必要时服用降脂药(预防血栓形成)。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李瑜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