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陈星宇:小时候总觉得农业就是种地、养猪,但真正了解后才发现,现在的农业和科技、环保、健康都息息相关。比如怎么让蔬菜没有农药残留?怎么让猪肉更健康?还有全球变暖,怎么用更少的水和地种出更多粮食?感觉农业就完全变了一个样!更重要的是,农业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对我来说,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更多人吃得安心、吃得健康,这种成就感太酷了!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张笑:刚到卫岗校园时,走在图书馆与主楼之间的梧桐大道上,感觉像一条绿色隧道,秋天时落叶又会铺成金毯,踩上去沙沙作响。搬到滨江校区后,广阔的校园、更加智能化的教室设备、实验室精密的仪器,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学校建有多个重点实验室,拥有肉品质量控制与新资源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研平台。学校的试验田、学院的基础实验室是本科生接触科研的第一渠道。随着年级升高,我所接触的科研逐渐从课堂延伸至实验室,大二可以主动要求加入导师团队参与科研项目,还可以以学院为依托参加学科竞赛如“神农杯”双创比赛等。学校也为我们提供免费的资源——图书馆的SCI论文检索培训、实验共享平台的预约讲座,逐渐教会我们解读数据、设计实验的底层逻辑,我们本科时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优秀的科研环境中打下专业基础。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冯夏:我认为南农是一个优秀平台,汇聚了食品行业许多优质资源。在校期间,我们去参观过雨润等公司的生产车间,也有机会参加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这些经历都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食品行业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经历了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学习,我对就业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和多元。通过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学习,我对食品加工、贮藏、发酵等细分领域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我也深刻体会到食品行业不仅是传统制造,更是融合了营养健康、生物技术和智能制造的朝阳产业。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张维义:在南京农业大学中,师生互动始终贯穿于我们成长的脉络中。‌本科阶段‌,老师以引路人的姿态出现,在我们做实验、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提供帮助,也会在我们遇到迷茫时安慰我们,学校的专家们也会解决我们学习研究过程遇到的难题。他们的形象在学生眼里是亲切又具体的,比如开学第一课时沈其荣院士与同学们打篮球比赛,给我们的感觉很平易近人,在学术研究上同样是一丝不苟。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张月:细胞培养肉简直是“黑科技”本技!简单来说,就是在实验室里用细胞培养出真正的肉,不需要动物饲养,还能控制营养成分。这对环境太友好了!想想看,不用占用大量土地,不产生那么多温室气体,甚至还能定制高蛋白、低脂肪的肉,这不就是未来食品革命吗?我特别想参与这个领域,是因为它充满挑战和可能性。我在团队里能学到生物工程、食品加工各种知识,还能用3D打印技术“造肉”!每次看到培养基里的小细胞慢慢长成肉块,就像见证生命奇迹一样神奇。而且团队氛围超棒,师兄师姐们既专业又幽默,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头脑风暴”,这种合作的感觉特别好。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徐晓冰:在学习和实践中,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我希望能在功能性食品研发或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发展,而南农丰富的校友资源和行业合作给了我很大信心。学院不仅教会我专业知识,更让我明白——食品人的使命是让“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成为现实。


出品: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南京农业大学 光明网

审核:刘昊晰(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来源: 大国粮策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