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湖区笋岗街道笋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迎来一场充满科技魅力的科普实践。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承办的“科普课堂进党群服务中心”活动中,资深科普讲师何金铃带领社区青少年亲手“唤醒”智能感应垃圾桶,开启了一场“解放双手,智慧生活”的科学探秘之旅。

活动从生活细微处破题。细菌传播动画与传统垃圾桶使用场景的直观对比,揭示了接触式操作的卫生隐患;自动感应门、智能洗手液机等身边案例,迅速搭建起红外感应技术的认知框架。当讲师动态图解红外发射器与接收器的协同工作机制,并以“人体热能灯塔”巧妙类比热释电原理时,抽象的技术概念瞬间变得鲜活可触。

四阶挑战,动手解码智慧

理论铺垫后,工程实践工坊掀起高潮。参与者分组投入四阶挑战:

结构组装、电路部署、机电联调、功能验证,使用模拟人体标靶测试感应距离,优化灵敏度。

成果闪耀,创新种子萌芽

在最后的“灵敏度挑战赛”中,一只只亲手打造的智能感应垃圾桶成功通过精准度测试。当桶盖在非接触状态下自动开合,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创造的喜悦。这场融合机械工程与传感技术的实践,不仅让红外科技的“非接触感知”理念深入人心,更在参与者心中播下了工程思维与卫生意识的种子。

科普力量,赋能社区未来

活动将硬件搭建与逻辑思维巧妙贯通,显著提升了活动的深度与趣味性。深圳市科协持续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党群服务中心,正是为了让前沿科技走出实验室,在社区土壤中激发更多创新萌芽。本次课堂以一只小小的感应垃圾桶为支点,撬动了青少年对智能家居与工程技术的浓厚兴趣。当科技以可触摸、可创造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智慧生活的未来图景,正在无数亲手实践的瞬间徐徐展开。


来源: 做科普 我们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