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家:林尧明
单位: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心衰,临床中全称为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逐渐衰退的一种病理现象,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说的“心老了”,是指心不能有效地泵出充足的血,来满足全身各个部分的需要。临床医生们强调认识心衰发病症状对早期诊治非常关键,心衰常见表现为呼吸困难,无力和水肿,可分别或并发,所以,在这些病症发生后,要及时就诊,让专业医生做出精准的诊治。
一、心衰的基本概念
心衰这一名词听上去会使人想起心脏衰老,其实这是个更复杂和更严峻的健康问题[1]。心衰并不是说心脏本身“老去”,而是指心脏肌肉的功能下降,导致心脏无法像正常情况下那样有效地泵血,这种泵血功能下降使人体各个部位不能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而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心衰的病因可有很多,其中有但不仅局限于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和高血压。对心衰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充分了解心衰发病症状、防治及管理措施等方面的依据。
二、心衰的典型症状
(一)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心衰的常见症状,在活动后表现更加明显。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如走路或爬楼梯时,可能会觉得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当心衰病情恶化时,甚至处于休息状态,病人都会呼吸困难。这类呼吸困难一般需坐直身体,也可将头抬起来缓解不适。呼吸困难是由于心衰使肺部血液淤积而影响肺部正常气体交换功能所致[2]。
(二)疲劳和乏力
疲劳与乏力是心衰患者的常见表现。由于心脏的泵血能力下降,身体的各个部位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这会导致肌肉组织缺氧,从而产生疲劳感。病人可有体力显著减退感,甚至在从事轻微活动时仍有极度疲劳感,需增加休息。这种疲劳感一般不具有暂时性,呈持续性,且随心衰病情发展而加重。另外,乏力在心衰患者中很常见,患者可感觉到肌肉没有力量,很难完成一些日常活动如拎重物、做一些简单家务劳动等。疲劳、乏力等症状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进一步制约其活动能力、增加跌倒、损伤的几率。所以对心衰患者而言,疲劳与乏力症状的及时鉴别与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三)踝部或腿部水肿
踝或腿水肿为心衰患者又一明显征象。心脏泵血功能不健全时,体循环的血回流就会发生障碍,尤其是下肢,受重力影响,血液更易淤滞。这一淤积可使血管中液体向周围组织渗透而产生水肿。病人可能发现自己脚踝或者腿都变肿了、皮肤绷紧了、发亮了,按压时可能是凹陷状,而且这个凹陷处的恢复较为缓慢。心衰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水肿的严重程度来体现,而随着病情的逐渐恶化,水肿有可能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区域,例如腹部或全身。踝部或者腿部水肿不只会让病人感到不舒服,而且会影响到病人走路或者站立等日常行为。所以对心衰患者及时的观察与治疗水肿的症状也是非常重要的[3]。
(四)心跳加快或不规则
心跳增快或不规律,亦为心衰患者可表现的典型表现之一。心脏在努力弥补自身泵血功能缺陷的同时,通过提高心跳速率努力满足机体对血液的需要。这一代偿机制可能在初期有利于保持血液循环,但是长时间持续性心跳加快可增加心脏负担并进一步使心功能恶化。另外心衰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跳不规则。心律失常可以心跳过快、过慢或者心跳节奏不均匀等形式出现,严重者可引起晕厥乃至猝死。所以心衰患者要密切注意自身心率变化情况,及时就诊,遵医嘱管理与处理。
三、心衰的预防和管理
(一)生活方式的调整
调整生活方式是心衰预防与治疗的根本。一是患者要保持健康饮食习惯限制钠盐摄入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全谷类食物,帮助保持健康体重及血压水平。同时适量喝水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免喝水过多造成体液潴留而增加心脏的负担。二是定期身体活动同样不可缺少。心衰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地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走路、骑车或者游泳等,这样可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体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以避免心衰症状的诱发或恶化。 三是戒烟限酒在心衰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抽烟、过量喝酒等均可不利心脏健康。通过对生活方式的调节,心衰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心衰管理起关键作用。针对病人的特殊情况,医生一般都要开一系列的药物以控制心衰症状和防止病情加重。这类药物中可含有利尿剂以降低体液潴留和心脏负担;ACE抑制剂即ARBs帮助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心脏工作强度;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收缩力、减少心脏需氧量。另外还可能建议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降低体液潴留及钾损失。病人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及时用药,不可以任意增减用量和换药,避免影响疗效。同时定期复诊、监测药物反应及病情变化,这对调整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综上所述,心衰是个复杂而又严重的健康问题,不是单纯的“心老了”,而是由于心脏肌肉功能减退而引起泵血不足。弄清心衰的基本概念、典型症状及防治措施对保持心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维持健康饮食,适量锻炼,戒烟限酒等,并按照医嘱服药,心衰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所以,应加强心衰意识,注重心衰防治与管理,对维护心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国林.老年心衰有特点,做好6点防进展[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2):24-25.
[2]郑洲,王勇,陈柳.老年人心衰多"伪装",学会识别与应对[J].漫科学(新健康), 2024(7):158-158.
[3]王玲洁.得了心衰,还能"动"吗[J].家庭用药, 2022(009):18.
来源: 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