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核心知识,摘取部分内容,供参阅使用。


问题1: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核心观点: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观点解读:烟草燃烧产生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肺部细胞,导致基因突变。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肺癌风险越高,戒烟可显著降低患病概率。


问题2:哪些职业暴露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如何防护?

核心观点:高危人群每年需做肺部筛查。

观点解读:长期接触致癌物的工人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肺部螺旋 CT 检查,可早期发现微小结节或异常病变,及时干预提高治愈率。


问题3:肺癌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核心观点:有肺癌家族史会显著提升患病风险,一级亲属风险增加 1.8~2.4 倍。

观点解读:如果父母、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患过肺癌,自身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近两倍。这种风险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也可能因家人长期共同接触吸烟、空气污染等致癌环境因素导致。


问题4:生活方式对预防肺癌有哪些积极意义?

核心观点:戒烟是降低肺癌风险最有效措施。

观点解读:吸烟是肺癌的主要诱因,烟草中的致癌物直接损伤肺细胞。戒烟后,肺部修复功能逐渐恢复,患癌风险随时间推移显著下降,越早戒烟获益越大。


问题5:定期体检对于预防肺癌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核心观点:科学评估个体患癌风险,定制筛查方案。

观点解读:医生会根据吸烟情况、家族病史、职业暴露等因素,判断属于低危还是高危人群,从而建议每年做 CT 还是延长检查间隔,让筛查更精准高效。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