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放松身心、丰富生活的美好体验。对于房颤(心房颤动)患者而言,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是确保旅途安全、愉快的关键。遵循以下科学建议,房颤患者也能自信地踏上旅程,探索世界。
一、 行前准备:周全规划,有备无患
1. 医疗评估与医生沟通:
在计划旅行前,尤其是长途或特殊目的地(如高海拔、偏远地区),务必咨询您的心脏科医生。评估当前病情稳定性、旅行可行性及潜在风险。获取医生关于旅行期间药物管理、活动强度和应急处理的书面建议。
2. 药物管理:核心保障
足量携带: 携带足够整个旅程所需的药物,并额外准备多3-7天的药量,以应对行程延误、丢失等意外情况。
随身携带: 将所有药物(尤其是抗凝药、控制心率/心律药)放入随身行李中,切勿托运。确保药品包装完整,最好保留原包装盒(上有药品名称、剂量信息)。
应急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携带短效急救药物(如短效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以备突发心悸、心率过快时使用。注意:“硝酸甘油”“保心丸”通常针对心绞痛,并非房颤发作的首选急救药,具体需遵医嘱。
药物清单:准备一份详尽的药物清单(中英文对照更佳),包括药品名称(通用名和商品名)、剂量、服用时间和频率。
3. 医疗文件随身带:
病历摘要:携带包含主要诊断(房颤类型、持续时间)、重要病史(如卒中史、心衰、手术史)、当前治疗方案(药物清单、起搏器/ICD/左心耳封堵器信息)的简要病历。
近期检查报告:如近期的心电图、心脏超声、INR记录(若服用华法林)复印件。
建议:将上述文件复印一份,并与电子版一同存储在手机或云端备用。
4. 目的地医疗资源调研:
提前了解旅行目的地(及中转地)的医疗资源分布,特别是有能力处理心脏急症的医院位置和联系方式。了解当地的急救电话(如国际通用112)。如果参加旅行团,告知领队您的健康状况。
5. 旅行保险:不可或缺
务必购买包含紧急医疗运送、医疗费用报销的综合性旅行保险。仔细阅读条款,确认涵盖原有疾病(房颤)及其并发症的相关费用。
二、 旅途进行时:细节关乎安全
1. 交通工具选择与注意事项:
飞机出行:
气压变化: 起飞和降落阶段机舱压力变化较大,部分敏感人群可能出现不适。可通过频繁做吞咽动作、咀嚼口香糖或含糖果来帮助平衡中耳压力,缓解不适。
预防静脉血栓[1]: 长途飞行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尤其未服用抗凝药者)风险需关注。穿着医用弹力袜(梯度压力袜)。定时活动:每1-2小时起身在过道缓慢行走几分钟,或在座位上做踝泵运动(反复屈伸和旋转脚踝)。保持充足饮水(避免含酒精和咖啡因饮料)。
其他交通工具:火车、汽车旅行也需注意定时起身活动。自驾游避免疲劳驾驶,规划好休息点。
2. 行程安排:舒适优先
强度适中:选择轻松休闲、节奏舒缓的行程,避免安排过于紧凑、消耗体力的项目(如高强度徒步、长时间暴晒)。
目的地考量:优先选择气候温和、海拔较低(一般建议避免>2500米)、医疗便利的目的地(如海边度假、城市观光)。慎重前往极端环境(酷热、严寒、高原)或偏远地区。
劳逸结合:行程中预留充足的休息时间。感觉疲劳时务必休息,勿逞强。
3. 饮食管理:健康为本
坚持清淡原则:严格控制盐分摄入(<5克/天),避免高盐、高脂、辛辣、生冷食物,以降低心脏负担和消化不良风险。
饮食卫生: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选择干净可靠的餐馆,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饮用瓶装水,严防腹泻。腹泻脱水可诱发房颤或影响抗凝药(如华法林)效果。
规律饮水:保证充足水分(除非心衰需限水),但避免饮用过多咖啡、浓茶、酒精。
4. 作息规律与压力管理:
保证睡眠: 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时差调整需循序渐进。
心态平和: 旅行中难免遇到小插曲,学会放松心态,避免焦虑紧张。运用学到的压力管理技巧。
5. 自我监测与应急:
随身携带便携式血压计和/或心率监测设备(如带心率监测功能的手表)。
每日监测:定时测量心率和血压,并做好记录。
识别危险信号:如出现持续或严重的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晕、黑矇、单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异常出血等,立即停止活动,联系当地急救服务或前往就近医院。出示您的医疗文件和药物清单。
三、 归来之后:及时反馈
旅行结束后,建议复诊,向医生汇报旅途中的身体状况(如有无不适、药物使用情况等)。
进行必要的复查(如心电图)。
结语
房颤不应成为探索世界的阻碍。通过周全的行前准备(医疗评估、足量药物、文件齐全、保险到位)、旅途中的细节管理(舒适行程、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坚持监测)以及对潜在风险的充分认知和应急准备,房颤患者完全可以安全、安心地享受旅行的乐趣。记住,安全是快乐旅程的基石,谨慎规划方能畅行无忧。
(下期预告:我们将聚焦房颤患者的疫苗接种策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免疫构筑更全面的健康防线。)
关键词:房颤,行前准备
推荐人群:老年人群
级别:高级延伸阅读
作者:高小泽、顾佳宁
单位: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3,30(10):1173-1187.
[2] 曹钰,柴艳芬,陈康玉,等.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J].中国急救医学,2024,44(08):645-667.
来源: 星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