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颤(心房颤动)的综合管理中,睡眠质量往往是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障碍(包括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风险密切相关。理解这种关联并积极改善睡眠,对于房颤患者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一、 睡眠不佳:房颤的“隐形推手”

当身体无法获得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时,会产生一系列不利于心脏健康的生理变化,显著增加房颤风险或诱发发作:

1. 交感神经亢奋与内分泌紊乱:

睡眠不足或睡眠中断会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体内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升高。

后果:这些激素直接作用于心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降低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为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创造了“电风暴”环境。这如同让心脏持续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故障风险自然升高。

2. 炎症反应加剧与代谢失调:

慢性睡眠障碍会促进全身性低度炎症反应,释放多种促炎因子(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同时,它还会干扰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肥胖、胰岛素抵抗风险。

后果: 炎症和代谢紊乱是已知的房颤促发和维持因素,它们共同作用于心肌,促进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使心房更易发生快速无序的颤动。

3. 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健康的睡眠有助于维持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平衡。睡眠障碍会破坏这种平衡,使交感神经优势过度

后果:交感/迷走失衡本身即可触发心律失常,包括房颤。

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房颤的“强力帮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但常被忽视的严重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气流停止≥10秒)和低通气(气流显著减少伴血氧下降)。它与房颤的关系尤为紧密且危险:

1. 恶性循环:

OSA →房颤: OSA患者在呼吸暂停时,会经历严重的间歇性缺氧、胸腔内压力剧烈波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以及微觉醒。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显著增加心房电不稳定性,是诱发和维持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OSA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是普通人的数倍,且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率也更高。

房颤 加重OSA:房颤本身可能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而心衰又是OSA的危险因素,形成恶性循环。

2. 识别信号:响亮且不规则的打鼾(尤其是伴有停顿)、睡眠中被憋醒、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口干、日间过度嗜睡等,都是OSA的典型警示信号。房颤患者若伴有这些症状,务必高度警惕OSA的可能性。

三、 守护睡眠,守护心脏:房颤患者的睡眠处方

改善睡眠质量,是房颤患者不可或缺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以下策略有助于“按下心脏的修复键”:

1. 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节律

固定作息:尽可能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保持,以稳固生物钟。

保证时长:争取每晚获得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2. 优化睡前习惯与睡眠环境:

营造氛围: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凉爽、舒适。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

睡前放松:睡前1-2小时进行放松活动,如温水泡澡、阅读(纸质书)、听舒缓音乐、轻柔拉伸或冥想。

严格限制电子设备: 睡前至少1小时避免接触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屏幕。其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入睡。

注意饮食: 睡前避免过量进食、饮用咖啡、浓茶、酒精或大量饮水。可适量饮用温牛奶(含色氨酸)。

3. 积极筛查与管理睡眠呼吸暂停(OSA):

重视评估:房颤患者(尤其伴有打鼾、日间嗜睡、肥胖、难治性高血压者)应主动告知医生相关症状,接受OSA风险评估。

金标准诊断: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是诊断OSA的金标准[3],需在医院睡眠中心进行。

便捷筛查工具: 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可穿戴设备或家用简易设备)可记录睡眠时长、质量、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若发现夜间频繁出现心率异常波动(如房颤发作)、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强烈提示需进一步行PSG确诊。

核心治疗: 确诊OSA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首选且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规范使用CPAP能显著改善缺氧、降低交感张力、减少房颤发作及复发风险。

4. 管理压力与焦虑: 学习压力管理技巧,避免带着紧张情绪入睡。

四、 睡眠监测:了解你的睡眠

利用现代技术了解自身睡眠状况:

可穿戴设备/家用监测仪: 可提供睡眠时长、深/浅睡眠比例、觉醒次数、心率和血氧趋势等数据。房颤患者可定期使用,关注夜间心率是否规则、血氧是否有频繁下降,并将异常数据提供给医生参考。

睡眠日记: 记录入睡时间、觉醒时间、夜间醒来次数及原因、日间精神状态等,有助于发现睡眠模式问题。

结语

对于房颤患者而言,“睡个好觉”绝非小事,而是守护心脏健康的关键防线。充分认识睡眠障碍(尤其是OSA)与房颤的紧密联系,积极采取行动改善睡眠卫生,必要时进行专业的睡眠评估与治疗(特别是CPAP治疗OSA),能有效减少房颤发作、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整体

预后和生活质量。将优质的睡眠视为心脏的“天然良药”和“修复键”,从现在开始,用心呵护每一晚的安眠。

关键词:房颤,睡眠

推荐人群:中老年人,睡眠障碍者

级别:高级延伸阅读

作者:高小泽、顾佳宁

单位: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 古茂成,李剑.睡眠障碍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24,51(06):342-345.

[2] 崔熊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24.DOI:10.27674/d.cnki.gcyku.2024.001426.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25.

来源: 星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