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疾病的复杂谱系中,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衰)常常如影随形,相互交织,形成对心脏功能的“双重打击”。房颤扰乱心脏的电活动,导致心房无效“乱颤”;心衰则削弱心脏的泵血能力,使全身器官供血不足。这两者并存时,不仅症状加重,治疗难度增加,预后也更为严峻,形成一个需要高度警惕和积极管理的恶性循环。
一、 纠缠的根源:房颤与心衰的恶性循环
1. 房颤 → 心衰:
血流动力学恶化: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心室率过快且不规则,这导致心脏充盈时间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下降,长期加重心脏负担。
心脏重构:持续的快速心室率、血流动力学紊乱以及神经内分泌激活(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交感神经系统),会促使心肌发生病理性改变(心肌肥厚、纤维化),最终导致心脏扩大、心室壁变薄(类似失去弹性的“橡皮筋”),泵血功能进行性下降,即发展为心衰。
研究数据:约30%的房颤患者最终会进展为心衰。
2. 心衰 → 房颤:
心房压力升高与结构改变: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心房内压力持续升高、心房壁被拉伸。同时,心衰相关的炎症、纤维化、缺血等病理过程,会改变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
电重构的土壤:上述结构和功能改变为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土壤”,使心房更容易产生和维持快速、无序的电活动。
研究数据:超过50%的心衰患者会合并房颤。
结论:房颤和心衰相互促进,形成“房颤加重心衰,心衰诱发/维持房颤”的恶性循环,显著加速疾病进展,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 识别信号:警惕“双重打击”的征兆
房颤患者若出现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可能合并或进展为心衰,应及时就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和心衰标志物(BNP/NT-proBNP)检测:
活动耐量进行性下降:日常活动(如爬两层楼梯)即感明显气短、呼吸困难。
液体潴留:下肢、脚踝或腹部水肿(如脚肿得穿不上鞋),体重短期内快速增加。
持续性疲劳、乏力:休息后难以缓解。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平卧时憋醒,需坐起缓解。
持续性咳嗽或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表现)。
三、 应对策略:打破循环,“双管齐下”的综合管理
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核心目标是同时控制心律/心率、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脏重构、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需要多维度综合干预:
1. 药物治疗基石:
心率控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需谨慎评估心功能)或地高辛,将静息心室率控制在合理范围(通常<110次/分,理想目标60-80次/分),减轻心脏负担。
节律控制(选择性):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决奈达隆)或在评估风险获益后进行导管消融术,尝试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能更有利于心功能改善。
心衰标准药物治疗(“金三角”及拓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优选,或ACEI/ARB。
β受体阻滞剂:兼具控制心率和改善心衰预后的双重作用(如上述)。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如螺内酯、依普利酮。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已被证实对心衰患者(无论是否糖尿病)具有显著心血管获益。
利尿剂:用于消除体内多余水分,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症状(如呋塞米)。
2. 严格生活方式干预:
限盐(严格):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高盐加工食品、腌制食品、咸菜等。
限制液体摄入:根据心衰严重程度,医生会给出个体化的每日液体摄入上限(如1.5-2升)。“少喝水”不是绝对禁止,而是按医嘱科学限水,防止容量超负荷加重心衰。
控制体重:达到并维持健康体重(BMI18.5-23.9 kg/m²),减轻心脏负荷。
戒烟限酒/戒酒。
适度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康复运动计划,避免过度劳累。
3. 至关重要的居家自我监测:
每日称重:固定时间(如晨起排尿后、饭前)、相同条件下测量体重。2-3天内体重意外增加超过2公斤(非饮食所致),是液体潴留的早期敏感信号,需立即联系医生。
监测症状:密切留意气短、乏力、水肿程度、夜间呼吸困难等的变化。
监测心率/脉搏:注意心率快慢和节律(是否规则)。
记录与沟通: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复诊时提供给医生,成为自我健康管理的“第一守门人”。
四、 希望与展望
尽管房颤合并心衰是严重的“双重打击”,但绝非不可战胜。通过早期识别预警信号、及时规范诊断、坚持“双管齐下”的综合治疗(药物+生活方式)、严格进行居家自我监测并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完全有可能有效控制病情,打断恶性循环。
成功案例:许多患者在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后(如文中提及的半年规范治疗案例),心功能显著改善,活动耐量提升(如恢复爬楼能力),生活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
关键警示:充分认识房颤与心衰相互影响的严重性,切勿延误诊治!积极配合治疗,严格自我管理,是守护心脏健康、赢得美好生活的关键。
(下期预告:我们将探讨一个常被忽视的关联——房颤与感染性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综合管理
推荐人群:房颤患者,心衰患者及家属。
级别:高级阅读
作者:高小泽、顾佳宁
单位: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 Hindricks G, et al. Eur Heart J. 2020;ehaa612.
[2]PANDEY A K, OKAJ I, KAUR H, et al.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inhibitors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J]. J Am Heart Assoc,2021,10(17):e022222.
来源: 星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