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生活与饮食管理指南:细节决定心脏健康

房颤的有效管理不仅依靠药物和手术,贯穿日常的生活习惯与饮食选择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学调整生活方式,建立心脏友好的饮食结构,能显著辅助控制房颤症状、减少复发风险、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核心一:构建“心脏友好型”饮食结构

1. 严格控盐(钠):

目标:每日食盐摄入量< 5克 (约一啤酒瓶盖量)

原因: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推手,而高血压是房颤发生和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增加心脏负担。

实践:

Ø 烹饪时减少用盐,善用香料、香草、柠檬汁等天然调味品提味。

Ø 严格限制高盐加工食品:如咸菜、腌肉/鱼、腊肉、酱菜、腐乳、咸蛋、方便面、薯片、大部分罐头食品、咸味零食。

Ø 阅读食品标签,选择“低钠”或“无添加盐”产品,警惕隐藏的钠(如味精、小苏打、苯甲酸钠等)。

Ø 尽量在家烹饪,减少外出就餐或外卖频率(餐馆食物通常高盐高油)。

2. 丰富蔬果摄入:

目标:保证充足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益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如维生素C、K)、矿物质(如钾、镁)、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钾、镁有助于维持正常心律;膳食纤维帮助控制胆固醇和体重;抗氧化剂保护血管。

推荐选择:深色叶菜(菠菜、芹菜)、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甘蓝)、各种彩色蔬菜(番茄、胡萝卜、彩椒)以及水果(苹果、香蕉、浆果、橙子等)。建议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

3. 优选优质蛋白质:

原则:选择低脂、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源。

推荐:

Ø 鱼类: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如三文鱼、鲭鱼、沙丁鱼),Omega-3具有抗炎和保护心血管作用。每周建议食用2次。

Ø 禽肉:去皮鸡肉、火鸡肉。

Ø 豆制品:豆腐、豆浆等植物蛋白,低脂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纤维。

Ø 蛋类:适量食用(如每天1个)。

Ø 低脂奶制品:脱脂或低脂牛奶、酸奶。

限制:减少红肉(猪、牛、羊肉)摄入,尤其避免肥肉、动物内脏。加工肉类(香肠、火腿、培根)应严格限制。

4. 严格限制刺激性饮品:

咖啡与浓茶:咖啡因和茶碱具有兴奋作用,可能诱发部分患者房颤发作。建议:

Ø 尽量不喝或严格限量(如每日咖啡因总量<200-300mg,约相当于1-2杯普通咖啡)。

Ø 避免饮用浓茶、功能饮料。

Ø 对咖啡因敏感者应完全避免。

酒精:酒精是明确的房颤触发因素,且损害心肌。

强烈建议戒酒。如果难以完全戒除,务必严格限制量和频率(男性<2标准杯/日,女性<1标准杯/日),并认识到风险。

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5. 健康脂肪与控油:

选择好脂肪:优先选择富含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榄油、菜籽油、坚果(适量)、牛油果。

限制坏脂肪:严格控制饱和脂肪(动物油、棕榈油、椰子油)和反式脂肪(人造黄油、油炸食品、部分糕点零食)的摄入。

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凉拌、烤等低油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油煎。

核心二: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1. 保证充足优质的睡眠:

目标: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

重要性: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打乱自主神经平衡,增加炎症反应,是房颤的明确诱因。

实践:规律作息,创造良好睡眠环境,避免睡前过度兴奋(如看刺激影视、激烈运动)或摄入咖啡因/酒精。

2. 拒绝久坐,规律活动:

危害:久坐不动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风险,不利于房颤管理。

建议: 每坐30-60分钟起身活动5-10分钟(如起身喝水、伸展、短距离走动)。

将日常活动融入生活(如选择步行/骑车代替短途开车,爬楼梯代替电梯)。

在医生允许和指导下,坚持规律、适度的运动(参见康复篇运动建议)。

3. 积极管理情绪与压力:

影响:强烈的情绪波动(愤怒、焦虑、过度兴奋)和慢性压力会激活交感神经,可能诱发房颤。

策略:

Ø 学习压力管理技巧: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瑜伽。

Ø 培养兴趣爱好:阅读、听音乐、园艺、绘画等,帮助放松身心。

Ø 保持社交联系,与家人朋友倾诉。

Ø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4. 坚决戒烟,远离二手烟:

危害极大:尼古丁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血液粘稠,显著增加房颤发生、复发、卒中和心肌梗死风险。

行动:必须彻底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环境。寻求戒烟门诊或药物辅助戒烟。

4. 维持健康体重:

目标: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 - 23.9 kg/m²(中国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重要性:肥胖是房颤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加心脏负担和复发风险。

方法:通过“合理饮食” + “规律运动”实现能量负平衡,科学减重。避免极端节食。

结语

对房颤患者而言,生活与饮食管理绝非小事,而是治疗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将“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活动、平和心态、坚决戒烟、控制体重”这些原则融入日常生活,持之以恒,便能有效协同医疗手段,为心脏健康筑起坚固防线,降低房颤带来的风险,拥抱更高质量的生活。

(下期预告:我们将探讨“心脑联动”——深入解析房颤与认知功能、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密切关联及预防策略。)

关键词:房颤,长期随访,医患协作

推荐人群:房颤患者及家属。

级别:中

作者:高小泽、顾佳宁

单位: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 GUO Y, ROMITI G F, SAGRIS D, et al. Mobile healthtechnology integrated care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a post-hoc analysis from themAFA-II randomized clinicaltrial[J]. Intern Emerg Med,2023 18(4): 1041.

[2] 孙桂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开启健康饮食的钥匙[J].中国食品,2025,(07):79.

来源: 星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