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这一常见慢性病,堪称“甜蜜杀手”,悄无声息的危害健康。当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血液黏稠如“糖浆”,全身微小血管首当其冲,尤其是眼睛中纤细脆弱的视网膜血管。一旦它们被高血糖“攻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便悄然来袭。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每3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可能患有糖网。糖网是工作年龄人群中首位致盲性眼病。
近期,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便收治了多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49岁的赵大哥(化名)患糖尿病8年,用药不规律,甚至自行停药,也未定期监测血糖、复诊,导致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前几日,他左眼突然失明,急忙前往眼科就诊,最终被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在我们的视网膜上分布了很多血管,小血管遭到破坏后可出现视网膜的缺氧、缺血,进而造成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出血、渗出、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形成及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等,统称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三大致盲重点眼科疾病之一。
内分泌科何霞主任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称为“甜蜜的视力杀手”,往往在悄无声息中侵蚀眼底健康。很多患者直到视力骤降、视物变形才惊觉病情,此时眼底可能已出现严重病变,需转至眼科接受复杂治疗。事实上,糖网病的恶化并非一蹴而就,从糖网的前期到晚期,血糖的持续波动正是加速病变的“幕后推手”。
一碗“糖水”引发的眼底危机
正常情况下,血管壁就像砖墙,砖块之间有胶水(紧密连接蛋白)牢牢粘住。营养物质通过“安全通道”供应视网膜细胞。
糖尿病状态下,高糖“糖水”长期浸泡这堵墙,胶水被“溶化”,墙面开始漏水。蛋白质和液体渗入视网膜组织,出现水肿。血管堵塞后,视网膜像“断电”一样缺氧。
视网膜缺氧时,会分泌一种叫VEGF的“求救信号”,引发新血管疯长。但这些新血管质量极差,不仅易漏水,还可能突然破裂引发大出血。就像用雨布乱搭的房子,风一吹就塌了,结果是视力急剧下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
早期阶段(非增殖期):大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仅通过眼科检查可发现微小血管瘤、点状出血、棉绒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微视力模糊或视物变形。
中晚期阶段(增殖期):视力明显下降、视物遮挡、眼前黑影飘动(提示玻璃体出血)。严重时可能出现突发性失明(视网膜脱离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控血糖,查眼底,早治疗
血糖控制:血糖是影响糖网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因素,血糖控制不良可使糖网发生的风险增加4倍。早期严格控制血糖,能显著降低70%以上的严重视网膜病变风险。
定期眼科检查:眼底和视力保护需要主动管理。首次诊断糖尿病时,建议完善眼科检查,筛查眼部病变,后续可半年至一年随访一次。
积极治疗:长期血糖管理不佳会悄然损害视网膜健康,逐步模糊我们的视野,降低生活品质,最终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如果糖网已经出现,一定要早治疗,有对应指征时及时干预可以帮助我们保留更多的视力。
专家提醒
内分泌科何霞主任提醒: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在于严格且持续的血糖管理。糖友们需牢记,定期前往内分泌科及眼科就诊,规律监测血糖,按时按量用药,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文迁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