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案例

**“我找了杨院长好多年,就盼着能再让他给我治耳朵……”**武汉民生耳鼻喉医院的病房里,73岁的刘大爷(化名)的眼睛里泛着泪光。这场跨越3000公里、耗时二十余年的“寻医之旅”,终于在这一刻有了最温暖的结局。

杨成江教授

武汉民生耳鼻喉专科医院业务院长,专精于耳鼻喉科三十余年,先后在各大主流医学平台发表论文数篇。

陈年耳疾复发,多年辗转求医

5年前,刘大爷左耳突然开始流脓流水,带着刺鼻腥臭味,耳闷、听力下降也接踵而至。抗炎治疗刚有起色就反复发作,折磨得他精神萎靡、夜不能寐。这看似只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实则暗藏致命杀机!

持续恶化会形成侵蚀性极强的胆脂瘤,如同耳内的“定时炸弹”;

一旦胆脂瘤侵犯颅骨,突破防线进入颅内,凶险的脑膜炎便接踵而至

跨越二十年的信任:杨院长能救我

绝望中,刘大爷心中始终燃着一线希望——杨成江教授。这份信任,源于二十多年前的“生死之交”。

时间拨回1997年,此前刘大爷两次进行过中耳炎手术,复发时,经杨成江教授手术实现康复,让他安稳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在刘大爷心里,杨教授是唯一能“搞定”他耳朵的人。

当近年耳疾再起,大爷执意寻找杨教授。可随着杨教授调任,渐渐失去了联系。他像被“判了缓刑”的病人,一边忍受流脓痛苦,一边找杨教授:托人打听、跑公安局查询(因隐私无法获取)...

当网络的力量让刘大爷终于找到在武汉民生耳鼻喉医院的杨教授时,73岁高龄的老人,毫不犹豫跨越近3000公里,从北国奔赴江城。

仁心仁术:精准化解“不可能”

面对这位穿越千里、以性命相托的老病人,杨成江院长深受触动,更感责任重大。

更棘手的是,刘大爷的耳朵历经三次手术,早已伤痕累累。检查显示“左侧呈术后改变”——这意味着结构异常、疤痕粘连,手术难度陡增。加上年事已高、体质变弱,多家医院都无奈摇头:“手术风险太大,回家保守治疗吧。”

他深知手术的极高风险,但他更看到病人的痛苦与渴望:保守治疗无法根除流脓恶臭,更挡不住致命并发症的脚步。生命所系,信任所托!凭借数十年的精湛技艺和对病情的精准把握,杨院长毅然拍板手术!

一切为病人让路:

入院第一天:高效完成所有必要检查评估;

入院第二天:无拖延,直入手术室!

重获新生,锦旗诉说无尽感激

术后,折磨刘大爷多年的流脓、沉重的耳闷感消失。走出手术室,大爷积压多年的担忧、焦虑和寻找的艰辛瞬间释放,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老泪纵横。

出院后不久,大爷特意带着家人精心制作的锦旗重返医院。鲜艳的锦旗,映照着老人脸上由衷的笑容和眼中闪烁的泪光,更承载着对杨成江教授无以言表的救命之恩。

信任无价,仁术回春。刘大爷三千里寻故医的故事,是生命对生命的托付,是时光对仁心的铭记。在医患关系备受关注的今天,这份穿越二十载、跨越山河的信任与担当,如同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健康的希望之路。

杨成江教授感悟:

“面对刘大爷这样复杂的高龄患者,医者的价值,有时正在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担当。”“他跨越千里、二十多年念念不忘的这份信任,是压力,更是动力。鞭策我们必须精进技术,更提醒我们永远要把病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解除他们的痛苦,守护他们的生命,这是医者最朴素的初心。”

在武汉民生耳鼻喉医院,我们坚持**‘用爱心做善事’**。这份爱心,是敢于为复杂危重患者承担风险的勇气,是用精诚医术回应生命托付的承诺。

来源: 武汉民生耳鼻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