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D 作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素,其作用早已超越了传统认知中 “强壮骨骼” 的范畴。对于慢性肾病(CKD)患者而言,维生素 D 的重要性更是与疾病管理息息相关。近期,欧洲肾脏协会(ERA)与欧洲儿科肾脏病学会(ESPN)联合发布的共识声明,为这类特殊人群的维生素 D 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引。以下是基于该共识的核心结论与健康建议,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实践。

一、维生素 D 与慢性肾病:被忽视的 “隐形杀手”

在慢性肾病患者中,维生素 D 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数据显示,无论是处于肾病早期还是需要透析治疗的晚期患者,体内维生素 D 水平不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这种缺乏不仅会加剧骨骼病变(如肾性骨营养不良),还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血钙、磷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更值得警惕的是,维生素 D 缺乏还可能间接影响心血管健康,尽管目前直接证据仍需进一步研究。

图1 维生素D的代谢路径

为何肾病患者更容易缺乏维生素 D?

1、肾脏功能受损导致维生素 D 代谢关键酶(如 1-α 羟化酶)活性下降,无法有效合成活性维生素 D;

2、透析过程中维生素 D 结合蛋白流失,进一步降低游离维生素 D 水平;

3、部分患者因饮食限制或日照不足,摄入与合成渠道双重受限。

二、欧洲专家共识核心建议:科学监测与精准补充

(一)监测:哪些人需要查,多久查一次?筛查对象:所有慢性肾病患者(包括透析及肾移植术后),首次确诊时均应检测血清 25 - 羟基维生素 D [25 (OH) D] 水平。监测频率:开始补充治疗后 3 个月复查,之后每年至少检测一次,以调整剂量并避免过量。

(二)目标:补多少才算 “达标”?理想范围:将 25 (OH) D 水平提升并维持在75 nmol/L(30 ng/ml)以上。这一目标不仅能有效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TH)过度分泌,还能为骨骼健康提供基础保障。禁忌范围:避免血清 25 (OH) D 超过 150-200 nmol/L(60-80 ng/ml),以防维生素 D 中毒风险(如高钙血症)。


图2 欧洲专家共识的核心推荐

(三)补充:怎么选,怎么吃?

优选剂型:口服胆钙化醇(维生素 D₃)为首选,其提升 25 (OH) D 的效率高于植物源的麦角钙化醇(维生素 D₂)。

剂量方案:成人:缺乏时(25 (OH) D <75 nmol/L),可按 5000-7000 IU / 天的剂量补充 12 周,达标后以 2000 IU / 天维持;儿童:根据体重调整,缺乏时剂量为 3000-7000 IU / 天,维持剂量 1000-2000 IU / 天;特殊人群:肥胖、大量蛋白尿或透析患者可能需要更高剂量,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给药方式:口服制剂应直接吞服,避免通过管饲法(如胃管)给药(脂溶性药物易黏附管壁导致剂量不足);仅在严重胃肠吸收障碍时考虑肌肉注射。

三、常见误区与安全提示

(一)“补得越多越好”?大错特错!尽管维生素 D 补充剂安全性较高,但超大剂量(如单次超过 10 万 IU)可能引发毒性反应。尤其需注意:肾移植术后患者需警惕高钙血症,因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强维生素 D 敏感性;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应在使用活性维生素 D 类似物前先纠正基础维生素 D 缺乏。

(二)“只看骨头,忽视全身”?格局打开!虽然目前证据显示维生素 D 对心血管事件的直接保护作用尚不明确,但纠正缺乏状态仍具有潜在益处: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尤其对透析患者);2、调节免疫系统,可能降低感染风险;3、与 FGF23 等矿物质代谢因子相互作用,间接优化整体代谢环境。

四、给不同人群的定制化建议

(一)肾病早期患者(G2-G4 期)优先通过饮食(如深海鱼、蛋黄)和日照(每天 10-15 分钟裸露四肢)补充;若无法达标,再启动药物补充,避免过度依赖补剂。

(二)透析患者需关注透析液钙浓度与维生素 D 的协同作用;腹膜透析患者因透析液中维生素 D 结合蛋白流失,可能需要更高维持剂量。

(三)肾移植术后患者术后早期 25 (OH) D 水平可能短暂下降,需密切监测;目标值同上,但需与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的骨保护措施联合使用。

五、未来展望:科学在进步,管理需动态目前,关于维生素 D 在肾病中的研究仍在深入,例如:1、新型长效制剂(如缓释钙化二醇)的疗效与经济性;2、维生素 D 代谢物比值(如 24,25 (OH)₂D/25 (OH) D)是否可作为更精准的监测指标;3、针对不同肾病阶段的个性化剂量算法。

但对于普通公众而言,遵循现有共识建议已能显著改善健康结局。记住:监测是基础,达标是关键,安全是底线。

最后提醒Little Tips:慢性肾病患者的维生素 D 管理绝非 “一刀切”,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肾功能、并发症及个体差异制定方案。若出现恶心、呕吐、多尿等症状,可能是维生素 D 过量的信号,应立即停药并复查血生化。科学补充,才能让维生素 D 真正成为肾病管理的 “得力助手”,而非 “潜在隐患”。

参考文献:Jørgensen HS, Vervloet M, Cavalier E, et al. The role of nutritional vitamin D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n dialysis, and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a European consensus statement.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25; 40(4):797-822. doi:10.1093/ndt/gfae293(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ndt/article/40/4/797/7985766)

编辑| 张燕君 陈丹

审核| 秦献辉 张园园

来源: 肾脏健康促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