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时突然腿肚子 “抽紧”,肌肉像被无形的手攥住,疼得直咧嘴 —— 这是很多肾友都经历过的 “噩梦”。多数人下意识认为是缺钙,赶紧吃钙片补钙,却发现抽筋依然频繁发作。其实,透析中的腿抽筋背后藏着多种原因,只有找对根源,才能有效缓解这种钻心的疼痛。
1. 脱水太快太猛,肌肉 “抗议” 了
脱水是透析中腿抽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却常被忽视。透析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排出体内多余水分,但若脱水量设置过高,或脱水速度超过身体耐受范围,会导致血液快速浓缩、血管收缩,下肢肌肉因缺血缺氧而引发痉挛。这种抽筋多在透析后 2-3 小时出现,常伴随手脚发麻、皮肤发冷等症状,尤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肾友更容易发生。
出现这种抽筋时,千万别用力掰腿或强行伸直,以免拉伤肌肉。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呼叫护士,让护士调低脱水量、减慢血流速度,减轻血液浓缩的程度;同时可以轻轻按摩抽筋部位,从脚踝向小腿方向揉搓,促进血液循环;喝 1-2 口温水(不超过 20ml)也能帮助缓解,但要严格控制水量,避免影响透析效果。预防这类抽筋的关键是合理设置脱水量,透析间期别过度饮水,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 3%-5%。
2. 电解质 “乱了套”,钾钙磷失衡是推手
提到抽筋,人们首先想到缺钙,低血钙确实会导致肌肉兴奋性升高,引发痉挛,但透析中的抽筋往往不只是缺钙这么简单,钾、镁等电解质紊乱也是重要推手。透析过程中,钾离子会随透析液排出,若血钾下降速度过快(低于 3.5mmol/L),肌肉兴奋性会骤升,诱发抽筋;而长期低镁(血清镁<0.75mmol/L)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形成“低镁→缺钙→抽筋” 的恶性循环,此时单纯补钙效果不佳。
遇到频繁抽筋,建议及时抽血化验电解质,明确是否存在低钾、低钙或低镁。如果是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医生会调整透析液配方,比如适当提高透析液中的钙浓度,或在透析中补充镁剂;若血钾过低,会减少透析液中钾的清除量,让血钾维持在 3.5-5.5mmol/L 的安全范围。相比盲目补钙,针对性调整电解质平衡,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抽筋发作。
3. 血液循环 “卡壳”,姿势不对惹的祸
透析时长通常为 4 小时,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下肢静脉容易受压,血液回流不畅,肌肉因缺氧缺血而发生痉挛。这类抽筋多在固定姿势 1-2 小时后出现,比如久坐时双腿下垂、或穿刺侧肢体长时间弯曲,都可能诱发。
预防这类抽筋,关键是定时活动、调整姿势。建议每小时活动一次脚踝:勾脚、伸脚各 10 次,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脚下可以垫一个软枕,将腿部抬高 15-30 度,减轻静脉压力;穿宽松的棉质裤子,别穿紧身裤或过紧的袜子,避免勒紧小腿影响血流。如果抽筋频繁,可提前告诉护士,调整穿刺侧肢体的位置,比如在手臂下垫软枕,保持舒适放松的姿势,减少血管和神经受压。
4. 透析前没吃对,能量 “断供” 了
很多肾友担心透析中呕吐或影响效果,选择空腹透析,或透析前进食太少,这也可能诱发腿抽筋。身体在透析过程中会持续消耗能量,若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应,肌肉会因能量不足出现应激性痉挛,尤其糖尿病肾友,空腹还可能引发低血糖,进一步加重抽筋症状。
透析前 1 小时可以适当进食,比如吃半片全麦面包搭配 1 个水煮蛋,或小半碗杂粮粥,补充慢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为身体提供持续能量。但要注意别吃太多,避免透析中腹胀;也别吃高钾高磷食物(如香蕉、坚果),以免影响电解质平衡。合理的餐前营养补充,能减少能量“断供” 导致的抽筋。
透析中的腿抽筋虽然常见,却不是 “无解难题”。从控制脱水量、调整电解质、改善血液循环到合理进食,找到抽筋的具体原因,针对性干预,才能有效缓解疼痛。别再单纯归因于缺钙,关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才能让透析过程更舒适平稳。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