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当代中国文明发展的核心命题。在坚定红色文化、发展绿色文化、弘扬本色文化的“三色文化”的理论基础上,尚需进一步探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之思想源头。笔者提出“三向文明”的新范式:腾龙向上文明、黄河向善文明、长城向信文明。这三向文明既是中华文明内在特质的凝练,更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在中华沃土上生长出的时代新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是书斋里的玄思,而是扎根大地、映照现实的文明创造。当我们以“腾龙向上”“黄河向善”“长城向信”的“三向文明”为坐标,“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为目标,便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中,看清中华文明基因与马克思主义真理交相辉映的璀璨光芒。

▲腾龙向上、黄河向善、长城向信的“三向文明”

一、腾龙向上文明:人类突破边界的永恒引擎

龙图腾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时偕行”(《周易·乾卦》)的古老哲学,它象征着对生存边界的不懈突破与对文明高度的永恒追求。这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通过劳动实践不断改造世界、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辩证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高度契合。实践启示:当“自强不息”的民族禀赋融入科技创新体系,便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腾飞闭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能。

在“健康中国”、“航天工程”、“数字中国”、“绿色革命”等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中,腾龙向上的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现代诠释。中国航天人将“可上九天揽月”的浪漫诗情化作“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的壮丽现实,近十年航天领域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10%,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动实践。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攀升,印证了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洞见,也激活了《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古老智慧。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双翼”驱动,正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新时代的共鸣交响。

二、黄河向善文明:人类伦理共识的普世源泉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其“仁民爱物、天下为公”的伦理光辉,滋养了“民胞物与”(张载《西铭》)的博大情怀。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真正共同体”的理想,与儒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的终极关怀在“向善”的维度上形成历史性握手。实践启示:当“以义为利”的东方伦理注入国际合作,便形成“发展共享、风险共担”的共生范式,为人类文明进步开辟新路。

“美丽中国”建设正是这一伦理共识的当代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减少显著,干流水质持续改善,这是“天人合一”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结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民生合作项目硕果累累,累计创造数十万就业岗位;积极参与国际救援与全球生态治理,为世界贡献“以共生破解零和”的中国方案,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精神与中华“协和万邦”的天下观。黄河向善文明,正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基石。

三、长城向信文明:人类秩序文明的契约基石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其“止戈为武、守望信义”的防御智慧,深植于“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大学》)的政治伦理。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实现“各民族的兄弟友爱”(《共产党宣言》)的追求内在相通,共同指向对和平、秩序与普遍安全的渴望。实践启示:当“守信践诺”的文明基因融入全球治理,便形成“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信任网络,为动荡世界注入确定性。

在“平安中国”的建设蓝图中,古老的长城智慧正被赋予时代新义。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的国家安全防线,如同现代“数字长城”,为人民筑牢安全屏障。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倡导公平疫苗分配;恪守气候公约承诺,以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引领绿色转型;推动制定数字安全国际规则,坚决反对军国主义复活。这些实践,正是以“守信践诺”的长城精神,为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铺设可信赖的文明通途。

腾龙向上,赋予文明突破创新的磅礴伟力;黄河向善,奠定文明和谐共生的伦理基石;长城向信,构筑文明互信有序的坚固屏障。这“三向文明”的磅礴交响,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基因在新时代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性发展。它从中华文明的母体中汲取养分,又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贡献独特路径——以创新突破回应时代之问,以伦理共识凝聚普世价值,以守信秩序保障和平发展。在“三向文明”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为璀璨的东方智慧。

三向合一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三向文明”的交织中焕发独特光芒:腾龙向上,以“北斗”系统、“人造太阳”等突破诠释 “日日新”的创新哲学;黄河向善,以“菌草扶贫”“沙漠光伏”等实践书写 “兼相爱”的共生伦理;长城向信,以《全球安全倡议》《国际数据安全倡议》等方案构建 “执大象”的秩序智慧。这三向文明的交响,既是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实践品格与中华文明“知行合一”传统的结晶,更是对“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作出的东方回答。当黄河的仁爱滋养腾龙的锐气,当长城的信义守护创新的火焰,一种既坚守文明根脉又拥抱人类共同价值的新文明形态,正在世界的期待中破晓而出。故曰:龙腾九霄破天堑,河润万邦铸善魂,城立千载守信义,文明三向启新元。此乃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与中华文明智慧基因在新时代的深融共鸣,亦为中国式现代化奉献给世界的文明厚礼!

▲王立祥教授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论“三色文化:我国生命健康文化体系建设之思考”

【参考文献】:

王立祥,三色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之道,2025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健康号,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baidu1840422460607782951

王立祥,三色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之道,2025年8月14日,科普中国客户端,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imgText?id=7355378544208154624

王立祥:腾龙向上、黄河向善、长城向信的“三向”文化符号,科普中国,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614050

王立祥:腾龙向上、黄河向善、长城向信的“三向”文化符号,人民日报健康号,baijiahao.baidu.com/builder/preview/s?id=1836345390776890345

王立祥.坚定红色发展绿色弘扬本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EB/0].http://heory.people.com.cn/n1/2019/1225/o40531-31521258.html,201942-25.

王立祥. 我国生命健康文化体系建设思考.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973-976,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王立祥.谱写生命健康时代“心”华章叨.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8): 923-927.D0l: 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9.08.001.

王立祥:铸造生命健康传播环,谱写医学科普新华章!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2025年6月总第379期,13-15页

王立祥论科普“三源”长润,人民日报健康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8904763392698997

王立祥论科普“三源”长润,科普中国,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621763

作者:王立祥(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获医学科学家奖、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健康中国”2012十大年度人物,享受军队优秀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国家工信部、卫健委5G+心脏猝死防治救系统项目首席专家,国家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专家,全军十二五心肺复苏重点项目首席专家。“三色文化”、“三向文明”、“三生文脉”倡导者,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系列指南、中华精准健康传播专家共识系列指南领衔制定者。“科创中国”50先导技术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发明人。“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救”在身边的5G+生命急救平安站“惠民工程建设》;国家卫健委主管《医学参考报》心肺复苏学专刊、全科医学与精准健康传播专刊主编。医学参考报第一届医学科学普及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心肺复苏王立祥观点》等专著10部、获国家百项专利、发表论文千篇。

兼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十届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委会主委、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分会创始主委等职务;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第三届编委会副总编辑。

来源: “三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