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庆喜 枣庄市立医院
孙 奇 枣庄市立医院 研究员
杨 峰 枣庄市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丁印鲁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大肠癌高发问题越来越突出,且年轻人患大肠癌的比例有逐步上升趋势[1]。大肠癌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需要引起大家关注。
一、哪些人群容易患大肠癌?
从内因上讲[2],主要是遗传相关因素。比如有些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有人患大肠癌,那么他/她患大肠癌的概率就比别人高一些;有些人的大肠更容易长息肉,他/她也容易患大肠癌。
从外因上讲[2],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腌、炸、烟熏食物的过量摄入,吸烟、饮酒,运动不足,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大肠癌的发病率升高;既往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由于炎症刺激,大肠黏膜会出现反复的修复和增生,出现癌变的概率会相对高一些。
不管什么原因,只是导致患大肠癌的风险升高,大家不用过度恐慌。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大便出血是提示什么?
大便出血往往提示直肠或者结肠有病变,当然,大便出血最常见的表现是痔疮出血[3],除了痔疮出血,其他直肠类疾病也可以表现为便血,比如直肠的炎症、直肠的肿瘤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患者发现大便出血之后,往往过于简单地认为是自己痔疮又犯了,而没有加以重视,造成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其实,便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可能出现的一种临床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很难分清楚到底是痔疮出血还是直肠肿瘤出血,所以发现大便出血以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找专科医生做出诊断和进一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三、究竟什么样的便血是大肠癌?它和痔疮有什么区别?
第一,看年龄。痔疮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大肠癌的患者多是中老年人,因为大肠癌和其他癌症一样,它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虽然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4],但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发生。
第二,注意大便出血的特点。痔疮出血是因为大便在排出的时候蹭破了隆起的痔静脉,或者排便时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压力增高,静脉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这种出血往往表现为滴沥状,滴滴答答地出血或者喷射状出血;同时在排便的时候有痔核脱出肛门之外,便后痔核可以回缩进入肛门内,出血自行停止。而大肠癌导致的出血,是因为肿瘤破溃,往往伴有感染,所以出血则伴有黏液或脓液,表现为黏液血便或黏液脓血便。另一方面,大肠癌比痔疮的部位相对更高,所以其大便颜色血迹表现为暗红色,不同于痔疮的鲜红色血迹。
第三,观察排便习惯是否改变。所谓排便习惯,往往指排便次数和排便时间,正常人一天排便1~3次,或者1~3天排便1次,如果一天排便次数明显超过3次,达到一天4~5次甚至7~8次,就是排便次数增加;或者超过3天才排便1次,就是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次数增加的患者,往往表现为炎性肠病或者肿瘤性疾病,需要高度警惕。而痔疮患者的排便次数和正常人几乎是一样的。
第四,关注大便性状的改变。如果平时大便是比较成形的或者成条形的大便,而近期出现了大便变形、变细、变得扁平,或者变得不光滑,就叫大便性状的改变。如果同时伴有黏液血便或脓血便,或者大便次数增多,往往提示可能有肠道肿瘤性疾病。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有痔疮的人是不是容易得大肠癌?
痔疮一般不会引起大肠癌。痔疮和大肠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痔疮比较常见,虽然反复发作,但通常不会引起大肠癌。
五、怎样确诊大肠癌?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出现便血,尤其是出现黏液血便,或者黏液脓血便,或者大便次数增加,或者大便性状改变,往往需要做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是肛肠科最常见的一个检查,也是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直肠指诊可以很大程度上鉴别直肠出血的原因,到底是因为直肠肿瘤引起还是痔疮等疾病引起。因为70%的直肠癌出血,是低位直肠癌引起的,而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做直肠指诊的时候可以触及明显的直肠肿块,一般是能够通过直肠指诊得到明确的诊断。当然对于一些不能够明确诊断的直肠癌,还需要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5]。
六、如果确诊大肠癌,应该怎么治疗?
对于确诊大肠癌的患者,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6]。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普及,手术变得更加微创化,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七、大肠癌的治疗效果怎么样?
对于已经发生的大肠癌,要争取尽可能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7]。早期大肠癌,通过手术可以达到治愈标准,不需要其他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需要同时运用多种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BRAY F,LAVERSANNE M,SUNG H,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24,74(3): 229-263.
[2]DEKKER E, TANIS P J, VLEUGELS J L A, et al. Colorectal cancer[J]. Lancet,2019,394(10207):1467-1480.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5):519-533.
[4]练佳韦,刘颖春,余红平 .结直肠癌的全球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4,16(1):1‐9.
[5]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版)[J/CD].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24,18(1):1‐13.
[6]李伟,所剑 .日本《大肠癌治疗指南(2022 年版)》解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8):863-878.
[7]王锡山.从中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看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J/CD].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21,10(1):26-33.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