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的庞大版图中,心房颤动(房颤)犹如一颗“隐形炸弹”,它起病隐匿却极具破坏力。接下来,我们将为您一层层揭开房颤的防治密码,守护心跳的秩序。
全球蔓延:发病率攀升的“无声浪潮”
**触目惊心的数字:**房颤绝非罕见病!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正持续攀升,我国形势同样严峻——预估患者人数已突破千万大关。
**老龄化推波助澜:年龄是房颤最明确的风险因素之一。60岁后,发病率显著跃升;到了80岁以上高龄,每10位老人中,就有1人以上可能遭遇房颤侵袭。**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这个数字还将持续走高,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隐形的杀手:危害深远的“心跳失控”
房颤最令人担忧的,不仅是其高发病率,更是其带来的严重后果。许多患者早期症状轻微甚至毫无察觉(沉默型房颤),往往在并发症突发时才被诊断,此时伤害无法逆转。
核心危害一:脑卒中(中风)的“头号推手”
**风险飙升5倍:**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脑梗)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以上!这绝非危言耸听。房颤导致的中风,致残率更高、致死率更高、复发率也更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罪魁祸首**—****心脏血栓:**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血液容易在心房(尤其是左心耳)淤滞,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冲向大脑,堵塞脑血管,灾难性的中风便瞬间发生。
核心危害二:心力衰竭的“加速引擎”
恶性循环:长期、快速且不规则的乱跳,让心脏“疲于奔命”,效率严重下降。这会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心衰),出现气喘、水肿、乏力等症状,显著降低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心脏扩大:持续的心房颤动和心室快速反应,最终可能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心房扩大,进一步恶化心功能,形成难以逆转的损害。
核心危害三:生活质量与寿命的“无形窃贼”
**生活质量滑坡:**心悸、胸闷、乏力、气短等症状困扰着许多房颤患者,日常活动受限,焦虑感增加。
**死亡风险增加:**研究证实,房颤本身及其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如卒中、心衰),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总体死亡风险。
防治关键:多学科联手的“生命防线”
房颤的防治是一场需要心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老年科、全科医生等多学科紧密协作的战役。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降低其危害的重中之重!
未来可期:技术照亮“护心之路”
所幸,医学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武器:从精准的药物抗凝治疗、控制心室率/转复窦律,到微创高效的导管射频消融术、预防血栓的左心耳封堵术等。然而,再先进的技术也替代不了预防!提升公众认知、完善筛查体系(特别是高危人群)、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这,正是我们系列科普的使命起点!
预告:房颤这颗“隐形炸弹”引爆前,身体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心悸、气短、头晕...如何识别这些关键警报?《捕捉房颤的蛛丝马迹——常见症状全解析》,带您破译身体的预警密码,关键时刻救自己一命!
**关键词:**房颤,发病率,危害,预防。
**推荐人群:**老年人,生活方式不健康者。
**级别:**入门核心阅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6):572-618.
[2].Hindricks G, Potpara T, Dagres N, et al. 2020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EACTS). Eur Heat J. 2021;42(5):373-498.
来源: 星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