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透析治疗,不少人会感到胃里像有头饿兽,疯狂催促进食。这并非是意志力薄弱,而是身体发出的复杂信号。

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专家表示,透析后强烈的饥饿感背后,有着多个生理机制的协同作用。了解这些背后的原理,能让我们更理性、健康地应对这种饥饿感。

透析后饥饿的生理密码

1、毒素清除,胃口“解封”

幕后元凶: 肾功能衰竭时,尿素、肌酐、胍类化合物等代谢废物在血液中堆积,犹如“垃圾围城”。

透析干预:透析如同高效的“血液清洁工”,将这些毒素大量清除出体外。

饥饿信号释放:毒素浓度降低,其对大脑食欲中枢(如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或解除,被压抑的食欲瞬间“解封”,饥饿感自然袭来。这是身体恢复健康的重要信号。

2、营养流失,“拆房梁补墙”

透析代价:透析膜并非智能筛子。在清除毒素的同时,宝贵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的基石)、水溶性维生素(B族、C等)、微量矿物质(如锌、硒)也会随透析液流失。

能量亏空:每次透析平均流失 10-13 克氨基酸,相当于 4 个鸡蛋的蛋白质含量!身体急需补充这些“建筑原料”以修复组织、维持功能,从而发出强烈的饥饿信号。

3、血糖“过山车”,低血糖警报

含糖透析液:许多透析液含有葡萄糖(通常浓度在 5.5 - 11 mmol/L),以防止透析中血糖过低。

血糖波动:透析结束,外部葡萄糖供应停止。此时,体内胰岛素(可能因肾功能异常代谢减慢)水平若相对过高,或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发生变化,容易导致反应性低血糖。

饥饿警报:低血糖是身体最紧急的能量危机信号,大脑会立即发出强烈饥饿指令,催促你快速补充能量。

4、激素“交响曲”失衡

胃饥饿素 (Ghrelin) - “饥饿激素”:研究表明,透析后胃饥饿素水平可能升高,直接刺激大脑产生饥饿感。

瘦素 (Leptin) - “饱腹激素”:肾功能不全时瘦素代谢受阻,水平常升高(但可能存在抵抗)。透析对瘦素水平影响复杂,其与胃饥饿素的平衡被打破,可能导致饱腹感下降。

内分泌乐团乱奏:透析过程对体内复杂的内分泌网络是一次扰动,可能导致多种调节食欲的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肽YY等)暂时失衡,共同奏响“饥饿交响曲”。

5、代谢重启,“燃料”告急

清除“刹车”:尿毒症毒素不仅抑制食欲,还像给身体“踩刹车”,降低整体新陈代谢率。

引擎重启:透析后毒素清除,代谢引擎被“唤醒”,基础代谢率可能短暂提升,身体需要更多“燃料”(热量)来支持恢复运转,饥饿感是自然的能量需求信号。

心理与长期状态的推波助澜

心理释放:透析本身是一次紧张、耗时的治疗。结束后身体和精神放松,食欲作为愉悦和安慰的来源更容易被感知。

长期营养不良背景:许多透析患者在治疗前长期受尿毒症毒素、饮食限制、恶心呕吐等困扰,处于慢性营养不良或蛋白质能量消耗状态。透析带来的任何食欲改善,都可能被身体放大为强烈的进食欲望。

科学应对:与饥饿和平共处

**1、**优先“质”而非“量”

蛋白质是王道:选择优质蛋白:鸡蛋清、瘦肉(鸡、鱼、牛)、低磷奶制品(如无磷奶粉、特定奶酪)、大豆制品(适量)。它们是修复身体的基石。

警惕“空热量”: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垃圾食品(甜饮料、油炸食品、薯片、加工糕点)。它们短暂压制饥饿,却带来血糖波动、水钠潴留、高磷高钾风险。

**2、**聪明加餐,稳定血糖

透析后小份餐:透析后立即吃大餐增加消化负担。选择**小份、均衡食物:如1-2个鸡蛋白 + 几片低钾水果(苹果、梨);或无磷奶粉冲饮 + 几片苏打饼干。

蛋白质+复合碳水组合:如少量全麦面包+瘦肉片/奶酪。复合碳水(全谷物、薯类)提供持久能量,蛋白质增强饱腹感,共同稳定血糖。

**3、**水分管理,智慧饮水

避免汤粥陷阱:粥、汤面、馄饨等含水多,易超饮水限制,加重心脏负担及下次透析脱水负担。

固体食物解饿更优:同样热量下,固体食物比液体含水少,饱腹感更强,更利于控制液体摄入。

口渴≠饥饿:小口慢饮,或用冰块、柠檬片润口,区分真饿与口渴。

**4、**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

个体化营养方案:务必咨询医生和肾科营养师。根据透析方式、残肾功能、血液指标(血磷、血钾、白蛋白等)制定专属饮食计划。

血糖管理:如有糖尿病,密切监测透析前后血糖,与医生讨论胰岛素或药物调整方案。

关注营养指标:定期检查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评估营养状况,及时调整策略。

优化透析处方:告知医生强烈的饥饿感或低血糖症状,医生可能评估是否需要调整透析液糖浓度、透析时长或模式。

关键提醒

透析后饥饿感是身体恢复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有助于我们以更理性、更健康的方式应对。

倾听身体的声音,但更要智慧地回应——选择营养密度高、符合透析饮食要求的食物,与医疗团队保持沟通,是管理这种饥饿感、促进长期健康的关键。每一次科学的应对,都是为身体注入一份持续的力量,在透析后的生活中找到新的平衡与活力。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杨素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杨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