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症医学科(ICU),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呼吸机的运作声交织,重症患者的每一丝变化都牵动着家属的心。当医生建议为患者做CT或X线检查时,家属往往会担忧:“为什么总要做影像检查?辐射会不会伤身体?”

这些顾虑可以理解,但在重症救治中,CT/X线检查就像医生的“透视眼”,能捕捉到救命的关键信息。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万荣文教授从临床必要性、辐射安全性等方面为您解答。

为什么ICU患者总需要做影像检查?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必须快速、准确掌握体内器官状况,CT/X线检查因此成了不可或缺的“诊断利器”,主要作用体现在这几方面:

1、明确诊断:比如急性脑卒中患者,CT能快速区分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为溶栓或手术争取黄金时间。

2、评估治疗效果:像肺炎患者,需要定期通过胸片观察炎症是否吸收。

3、监测病情变化:例如脑出血患者,需通过CT复查判断出血是否增多、脑水肿是否加重。

4、引导治疗操作:比如中心静脉置管后,需X线确认导管位置是否正确。

ICU万荣文主任医师介绍,对危重患者来说,不做必要检查的风险远大于辐射风险。一次漏诊或误诊,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医疗辐射到底有多大?

提到辐射,很多人会“谈虎色变”,但其实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先看看常见的辐射源和剂量:

天然本底辐射是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的,包括宇宙射线、土壤和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等,平均每人每年接受的剂量约为2.4毫西弗(mSv)。而医疗检查的辐射剂量是这样的:

我国现行标准规定,普通人每年辐射剂量不超过50mSv即为安全范围。医疗检查的辐射是短期、一次性暴露,而且医生会严格遵循“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辐射剂量。

比起检查可能带来的诊断价值,其辐射风险是可控且值得的。疾病本身的风险远高于辐射风险,如果因担心辐射拒绝必要检查,导致病情延误,反而会对患者健康造成更大威胁。

ICU医生如何把控辐射安全?

在ICU,医护人员对每一次CT/X线检查都极为严谨,从检查必要性到防护措施都有严格规范:

1、严格掌握检查指征:只有当检查结果会影响诊断或治疗决策时,才会建议进行。比如意识突然加重的患者,需通过头部CT确认是否有新发颅内出血;突发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胸部CT排查肺栓塞或感染加重。

2、优化检查方案: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扫描范围和参数。比如只需观察颅内病变时,就只扫头部,避免全身辐射;同时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保证图像清晰的前提下,可降低30%~50%的辐射剂量。

3、落实防护措施:检查时为患者穿戴铅围裙、铅颈套,重点保护甲状腺、性腺等对辐射敏感的部位;对躁动患者,尽量在镇静状态下完成检查,避免因图像模糊导致重复扫描、增加辐射。

家属该如何配合?

1、信任医疗团队:医生会全面权衡检查的获益与风险,始终以患者健康为首要考量;

2、主动沟通疑问:可以问医生“这次检查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替代方案?”,增进对检查的理解;

3、聚焦救治核心:在生命危急时刻,应优先关注如何抓住救治时机。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万荣文教授提醒:ICU的每一次影像检查,都是基于患者当下病情的“精准判断”。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辐射的潜在影响,也始终把“获益大于风险”作为前提——当患者出现脑出血扩大、肺栓塞等致命变化时,几分钟的延误都可能改写结局。家属的理解与配合,能让我们更专注于精准诊疗,为患者争取生机。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唐铭应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