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始于 7 月 20 日,止于 8 月 18 日,全程共 30 天,这打破了 2015 年至 2024 年这 10 年间 “40 天长伏” 的惯例。

具体来看,初伏为 7 月 20 日至 7 月 29 日,计 10 天;中伏是 7 月 30 日至 8 月 8 日,共 10 天;末伏则为 8 月 9 日至 8 月 18 日,同样 10 天。

这样的时长变化,源于传统历法的计算规则。三伏天的推算以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为依据:初伏始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末伏则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启,两者之间的时段即为中伏。因庚日每 10 天循环一次,初伏与末伏的时长便固定为 10 天,中伏却可能是 10 天或 20 天,这就使得三伏天的总时长在 30 天到 40 天之间起伏。

尽管今年三伏天比往年短了 10 天,却不代表闷热程度会随之减轻。中伏,正是三伏天里最热的时段。

0**1三伏养生指南作息方面:**宜适当晚睡早起,晚睡最晚不超过 23 点,早起以 6 至 7 点为佳,需保证充足睡眠,午后可小憩 30 分钟到 1 小时。

**运动时间方面:**三伏天的运动黄金时段推荐选择:清晨 5 至 7 点(此时气温较低)、傍晚 6 点之后(体感更为舒适);而 10 点至 16 点间暑气最盛,应避免开展户外活动。

**饮食方面:**宜多吃冬瓜、黄瓜、薏米、赤小豆、茯苓等天然除湿食材,这类食物可有效缓解身体的沉重感与浮肿现象。

**补水方面:**需注意,不可等到口渴时才饮水;运动后大量出汗会造成关键电解质(尤其是钠)流失,此时不宜仅饮用纯水,可选择淡盐水。

02三伏天忌做这些事情1、忌猛吹空调

三伏天里,空调成了许多人的 “续命神器”,但对于伏案工作者及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的人来说,需警惕猛吹空调对肩颈的伤害。因此,三伏天除了要防感冒中暑,还得留意颈椎病的风险。

2、忌剧烈运动

三伏天温度高、湿度大,不建议进行爬山等在白天开展的室外剧烈活动,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运动。

3、忌快速降温

三伏天酷热难耐,切不可贪凉追求快速降温。从炎热室外进入空调房,虽能瞬间感到凉爽,但过大的温差会让血管和心脏难以适应;此外,夏季人体温度高、出汗多,若一回家就用冷水冲澡,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严重时可能引发急性心梗。因此,从室外大量出汗后回到室内,应先擦干汗水再吹空调,且避免对着空调直吹;洗澡前也要先擦干汗,休息片刻后用温水冲洗。

4、忌情绪波动

天气炎热时,人体容易处于易激惹状态,“情绪中暑” 的发生率会明显上升。比如可能因一句不顺耳的话、一件烦心事就变得极度气愤,甚至出口伤人、动手冲突。所以,夏季既要预防身体中暑,也要防范 “情绪中暑”。

5、忌吃得油腻

烧烤、煎炸及肥甘厚味的食物会成为湿热的 “催化剂”,加重脾胃负担,容易产生痰湿。另外,建议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猛灌冰饮或吃冰西瓜,冷饮和瓜果最好放至接近室温再吃。

6、忌不开窗通风

很多人因怕热不愿开窗通风,但传统空调没有新风系统,运行时只是让室内空气循环,无法引入新鲜空气,会导致室内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让人昏昏欲睡。建议开空调 2~3 小时后,打开窗户通风 10~15 分钟(期间不用关空调),也可以让窗户长时间留条缝随时换气。

来源: 健康时报、央视新闻、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