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小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审核:梁奕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副主任医师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精神压力的增大,胃溃疡等胃肠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少患者在发现问题后,会查阅大量网络资料,并试图通过一些所谓的“养胃秘诀”来保护胃部健康。然而,现实中存在不少误区,有些被大家奉为圭臬的“养胃习惯”,实则容易诱发或加重胃溃疡。

一、胃溃疡是什么?

胃溃疡主要是指胃黏膜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局部缺损,形成溃疡面。其发病机制涉及胃酸分泌、胃黏液屏障、血液供应、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病变不同阶段患者可出现腹痛、嗳酸、恶心甚至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常见的胃溃疡“养胃”误区

误区一:空腹喝温水可以“洗胃”

不少人认为,早上空腹喝一大杯温水能“洗净胃内毒素”,有助于排出有害物质。然而,这一行为对胃溃疡患者而言并不完全无害。温水虽然温度适宜,但空腹时大量水分进入胃内,会刺激胃酸分泌,甚至冲击已经受损的黏膜,加剧疼痛或出血的风险。此外,所谓“洗胃”观念缺乏科学依据,一旦溃疡处于炎症期,更要尽量减轻胃液对胃黏膜的刺激。

误区二:喝牛奶养胃,其实掩盖了问题

传统观念中,牛奶被认为有中和胃酸、润滑胃黏膜的作用,因此不少胃溃疡患者选择大量饮用牛奶。然而,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钙等营养成分,在初期或许能带来短暂缓解,但随着牛奶中钙质引起的胃酸分泌反射,反而可能使胃酸超出正常水平,导致胃酸分泌波动加剧。长期大量饮用牛奶,还容易掩盖病情,使患者误以为症状改善,从而延误就医。同时,牛奶的脂肪含量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导致胃蠕动降低,不利于消化功能恢复。

误区三:禁食即养胃,实则错失修复最佳时机

有些患者为了“减轻胃负担”,在感觉不适时选择长期禁食或间断性禁食。然而,完全禁食不仅会减少胃黏膜得到必要营养物质的供应,同时也会刺激胃酸对空腹胃黏膜的腐蚀。此外,肠胃在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后,胃液分泌调控可能出现紊乱,反而易形成胃部慢性炎症或加重溃疡。适量而规律地进食更有助于胃黏膜的自我修复与防御功能恢复。

误区四:滥用中成药或保健品,依赖“神药”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如今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养胃神药”“胃部修复保健品”等广告泛滥,令不少患者抱有“一吃就好”的心理。实际上,尽管部分中成药在缓解症状上具有辅助作用,但药物成分复杂且未必经过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长期滥用容易导致药物性损害或影响胃酸正常分泌。患者应当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规治疗方案,而非盲从市售“养胃”产品。

误区五:短期内剧烈调节饮食模式可以“治愈”胃溃疡

相信“速效饮食调理法”,比如完全素食或极端低脂饮食,被一些胃溃疡患者奉为吉方。然而,胃溃疡的治愈不仅需要药物控制,还需要长期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剧烈改变饮食模式往往会引起胃酸分泌紊乱或肠胃短暂不适,反而容易对胃黏膜造成二次损伤。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配合营养均衡的膳食,更符合胃黏膜修复的生理条件。

三、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胃溃疡养胃方法

1.忽视餐后休息的重要性

餐后立即躺下或进行剧烈运动,都会影响胃内消化液与食物的混合消化,容易导致胃液反流等问题。事实上,胃溃疡患者在饭后应保持坐姿或轻度活动,给胃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避免对溃疡处产生过多摩擦或刺激。

2.忽视对症下药

不少患者认为症状出现后多服用胃药(如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就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实际上,滥用药物可能掩盖症状而忽略病因,或者引起药物依赖,甚至对胃肠道菌群产生负面影响。胃溃疡的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下药,不能靠自行判断及超量服药来解决问题。

3.忽视饮食中温度的影响

饮食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导致胃部局部温度骤变,从而刺激胃黏膜。热饮或冰饮都可能成为胃溃疡的“隐藏杀手”。因此,建议在进餐或饮用饮料时保持食物温度适中,避免刺激病变区域。

4.忽视饮酒与吸烟的不良影响

长期饮酒或吸烟不仅会直接刺激胃黏膜,还可加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同时影响药物代谢,加重溃疡症状。许多“养胃”文章中淡化了饮酒和吸烟的不良影响,给患者带来错误认知。科学数据显示,戒烟戒酒是胃溃疡康复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减轻胃酸分泌,并促进胃黏膜自愈。

四、生活中如何科学护理胃溃疡?

1.规律与适量进食

正确的饮食习惯对胃溃疡患者极为重要。医疗专家建议,患者应定时、小餐制进食,一天保持多餐而少量的原则,这样既能满足胃黏膜必要的营养供应,又可避免因一次性进食过多而引起胃酸大量分泌。饭前可以适量饮用温开水,减轻进餐后对胃黏膜的刺激,但要注意水温适中、分次饮用。

2.注意膳食结构与营养搭配

科学合理的膳食应包含易消化、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注意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均衡摄入。建议胃溃疡患者多吃煮烂的蔬菜、少量瘦肉和容易消化的谷类食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适量的蔬果不仅能补充维生素,同时还能促进消化,但要防止因酸性水果过多而刺激胃酸分泌。

3.心理调适与生活规律

精神因素在胃溃疡的发病和康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容易诱发胃酸紊乱,从而影响胃黏膜修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学会适时放松与释放压力均对胃溃疡的康复大有裨益。适当的运动,如散步、轻度瑜伽,也可以改善整体消化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造成胃部震荡。

4.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

药物治疗是胃溃疡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药物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PPI)、胃黏膜保护剂和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等。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处方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查、密切监控病情变化也十分必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溃疡反复发作或出现并发症。

胃溃疡的护理需要科学方法,盲目相信“养胃偏方”可能适得其反。避开上述误区,结合健康饮食、规范治疗和良好生活习惯,才能真正让胃恢复健康。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让我们共同努力,告别胃病,拥抱健康生活!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