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 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审核:梁奕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胃痛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饭后隐隐作痛、熬夜后胃部不适,甚至因情绪紧张而引发胃痉挛。尽管胃痛普遍存在,但很多人对其背后的原因并不了解,往往只是简单地服用止痛药或抗酸药物来缓解症状,而忽视了潜在的健康隐患。事实上,胃痛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饮食、压力与生活习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胃痛是如何发生的?
在临床上,胃痛常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密切相关。慢性胃炎是一种因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常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规律饮食、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多种原因造成。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腹部隐痛、嗳气、恶心等症状。胃溃疡则是胃黏膜局部破损形成的病变,其疼痛常呈周期性发作,进食后疼痛有所缓解,空腹时加重。两者虽然在病理机制上有所重叠,但治疗方法和生活调理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别。
除了解剖结构上的病变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胃痛患者并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是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种情况往往与胃肠动力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调控失衡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胀气、嗳气及早饱感等,其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和胃肠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为“心身医学”这一交叉领域提供了研究思路。
二、饮食——胃痛的“第一推手”
现代人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忽略了进食的质量和规律性。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饮食易造成胃黏膜长期承受过度刺激,尤其对于已经存在胃部炎症和溃疡的人群,这样的饮食会使症状加重。研究表明,不规律的进餐时间、暴饮暴食、摄入过多辛辣刺激或油腻食物都是诱发胃痛的重要因素。因此,科学的饮食结构不仅要求营养均衡,更强调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的重要性。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各类加工食品中普遍加入了防腐剂、色素及增味剂等添加剂。这些物质在一定浓度下可能会对胃黏膜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加剧胃部不适。特别是对于胃痛患者,长期摄入含有较多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胃酸和消化酶对胃组织产生更强烈的腐蚀作用。因此,提倡天然、少加工的饮食方式已成为预防胃痛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益生菌及发酵食品在维护胃肠道微生态平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发现,适量摄入酸奶、发酵豆制品等食品,有助于调节胃肠道菌群,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减轻因菌群失调引发的胃部炎症。不过,在选择这类食品时,也应注意产品质量,避免添加过量糖分或化学成分,以确保获得真正的健康益处。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压力——被忽视的“隐形杀手”
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和精神医学的发展,“脑-肠轴”这一概念逐渐受到重视。脑-肠轴指的是大脑和胃肠系统之间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多重通路相互影响的复杂调控网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个体体内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持续升高,这不仅会影响大脑情绪中枢,也会改变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功能、胃酸分泌和血流。此外,压力还可能引发胃肠微生态失调,使得本已脆弱的胃黏膜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诱发炎症或溃疡。
四、生活习惯——胃健康的“调节阀”
生活习惯是影响胃健康的重要外部因素。吸烟、酗酒、长期熬夜等不良习惯,都会对胃黏膜产生直接的有害作用。香烟中的尼古丁不仅会刺激胃酸分泌,还能损害胃黏膜的修复能力;酒精作为强烈的化学刺激物,若长期过量饮用,不仅会引发急性胃炎,还可能诱导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而不规律的睡眠则会扰乱内分泌节律,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五、如何科学应对胃痛?
1.个体化饮食方案与营养调控
预防和治疗胃痛的第一步是建立科学、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对于普遍存在的胃部不适,专家建议:保持定时、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避免一餐过饱;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及高糖食品,可适当增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米粥、蒸菜、鱼肉等;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但要注意部分酸性水果对胃酸过多的人群可能产生刺激;合理搭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在饮食上做到上述几点,不仅能减轻胃痛症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胃黏膜的再生和免疫功能的恢复。
2.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
针对心理压力引起的胃痛问题,调适情绪和缓解压力是关键。具体方法包括:练习深呼吸或正念冥想,帮助大脑放松,改善交感神经兴奋状态;适度体育锻炼,如瑜伽、太极拳、散步,不仅能疏解精神压力,也促进胃肠蠕动;可以尝试参加心理咨询或团体治疗,倾诉内心压力和困惑,从而获得社会支持与情绪释放;建立合理的工作与休息模式,学会分配时间,避免因过度劳累导致内分泌紊乱。这些方法不仅对胃部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更有利于整体心身平衡,为长期防范胃痛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3.药物治疗与中医调理
对于胃痛症状较为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药物治疗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西医上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抗菌治疗,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通常需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根除性治疗。
与此同时,中医调理在胃痛治疗中也有独特优势。中医认为胃痛多因“寒、热、虚、实”四种证候所致,通过辨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草药熏洗或食疗等方法,可以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功能。比如,针对胃寒痛患者,可应用温中散寒的中药进行调理;而胃热者,则可以选用清热泻火的药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选择,达到缓解症状、改善胃功能的双重效果。
胃痛这一常见但复杂的健康问题提醒我们,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高压力已在悄然改变我们的身体机能。只有从科学饮食、合理调适心理压力和改善生活习惯三方面着手,才能守护我们的胃部健康。如果你的胃痛反复发作,请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请记住,胃好,身体才能好!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