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4岁的李爷爷(化名)像往常一样买菜,可刚走出小区大门没多远,就觉得“出气不赢”,老伴让他到医院看看,他还说:“没事,就是天热。”到了晚上,问题更严重了,李爷爷躺下就憋气,必须坐起来才能呼吸。第二天一早,儿子赶紧带他来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经检查发现:其心脏彩超显示EF值只有27%(正常应该在50%以上),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心血管内一科李志主任介绍,这是典型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就是心脏这匹“马”没力气跑了。经过一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在李爷爷的情况已经明显好转。
为什么夏天心脏容易“闹脾气”?
1.高温让心脏“加班”:天热时,心脏要比平时多跳10-15下,就像我们爬楼梯会喘一样,心脏也会累。
2.空调房里外“冰火两重天”:从快40℃的室外突然进到20多℃的空调房,血管会猛地收缩,血压“上蹿下跳”,心脏最怕这个。
3.睡眠质量差:天热睡不好,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长期睡眠不足会让心脏“疲惫不堪”。
4.隐匿性诱因:夏季出汗多、饮水少致电解质紊乱;夜休差诱发交感兴奋;感冒腹泻等感染风险升高等,均可成为心衰“导火索”。
心衰有哪些“夏季迷惑行为”?
1.“装”失眠:躺下就憋气,坐起就舒服。
2.“装”中暑:走两步就喘,坐下就好。
3.“装”空调病:一进空调房就胸闷、气促。
4.“装”发福:脚肿得像发面馒头,袜子勒出印子,一按一个坑。
5.“装”挑食:吃饭像数米,吃完就腹胀。
夏季护心需要注意些什么?
1.空调要这样吹:温度调到26-28℃(跟体温差10℃以内),开空调前要把汗擦干,加个挡风板,莫对着吹。
2.喝水要这样喝:小口慢饮,每小时喝小半杯,可以泡点西洋参(3~5片)或者麦冬。
3.饮食要这样吃:咸菜、腊肉要少吃,苦瓜、莲子心可以多吃,煮粥时抓把茯苓,帮心脏“排水”。
哪些人群需重点防范?
1.“老糖友”: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出汗调节异常更易脱水。
2.“老慢支”:肺心病患者夏季贪凉饮冷,易诱发“心肺同衰”。
专家提醒
心血管内一科李志主任特别提醒:夏季高温给心脏带来严峻考验,李爷爷的故事提醒我们,心力衰竭症状易与常见的夏季不适混淆,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劳力性气促及下肢凹陷性水肿等,需提高警惕。
温度骤变、电解质紊乱、感染可诱发心功能恶化,而科学调控环境温度(26-28℃)、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低钠饮食、及时治疗感染是重要干预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能实现“1+1>2”的效果。如出现心脏任何不适症状,请立即前往心血管内科或急诊科就诊。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一科 杨文丽 易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杨文丽 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