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雨来得突然,一场急雨过后,不少人带着一身湿气匆匆回家,却未必意识到:淋雨带来的不仅是体表的潮湿,若处理不当,还可能埋下健康隐患。哪些事该及时做、哪些行为千万不能碰?这篇文章就来聊聊淋雨后的健康学问,帮你避开潜藏的风险。

淋雨后不及时洗头

可能引发毛囊炎

淋过雨后要是不及时洗头,有可能引发毛囊炎。一般来说,雨水的 PH 值低于 7,属于弱酸性。这种弱酸性的雨水沾到头皮上,可能会让头皮感觉瘙痒、出现炎症,情况严重时还会有脱皮现象。

而且,雨水中本身就存在不少微生物和病菌,淋雨后不尽快清洗干净,这些病菌很容易在头皮上滋生,进而导致毛囊发炎。

当雨水和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病菌混在一起,还可能对头皮产生刺激,使得头皮皮脂腺的分泌变得旺盛,让头皮出油情况加重。

淋雨后,做好这三件事很关键

1.及时洗头洗澡
到家后尽快用热水淋浴,彻底清洁头皮和身体,洗澡时建议用具有杀菌功效的沐浴液。热水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有益头皮和头发健康;洗完后要马上吹干头发,这样能降低感冒风险。

2.清洁外耳道

可以用医用棉签蘸上酒精或碘伏等消毒剂,轻轻擦拭外耳道。这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细菌,预防耳道感染,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擦拭,以防损伤耳道黏膜。

3.衣物消毒并分开清洗

淋过的衣服也得及时处理:雨水里混合了空气中的污染物和路面杂质,回家后要赶紧换下,单独存放。清洗时,先用消毒液浸泡,才能彻底杀灭衣物上的细菌,避免交叉污染。

淋雨后,不要做这些事

淋雨后身体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有些行为可能加重不适或引发健康问题,需要格外注意:

1.不要立刻吹冷风或喝冰饮
淋雨后体表温度骤降,此时若直接对着空调、风扇猛吹冷风,或急着喝冰汽水、吃冰西瓜,会让寒气快速侵入体内,刺激呼吸道和肠胃,容易引发感冒、腹泻或关节酸痛。

2.别不擦干身体就穿湿衣服

雨水附着在皮肤上,若不及时擦干、更换干燥衣物,潮湿会阻碍皮肤正常呼吸,还可能让寒气通过毛孔渗入,尤其颈部、背部等部位长时间受凉,可能诱发肌肉僵硬或感冒。

3.避免立刻剧烈运动

淋雨后人的体能和免疫力暂时下降,此时进行跑步、跳绳等剧烈运动,会加重身体负担,且出汗后若再次接触潮湿衣物,反而更容易受寒。

4.不要忽略脚部保暖

雨水浸湿鞋袜后,脚部长时间处于潮湿寒冷状态,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尤其体质较弱的人,容易出现脚部抽筋、关节不适,甚至诱发感冒。建议及时更换干燥鞋袜,必要时用温水泡脚驱寒。

5.别用温度过高的水洗澡

有人觉得淋雨受凉后,用滚烫的水洗澡能 “逼出寒气”,但过高的水温会刺激皮肤血管急剧扩张,反而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甚至加重体表水分流失,建议用 38~40℃的温水洗澡更合适。

来源: 人民网科普、中国新闻网、百度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