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因感冒一直咳嗽,近日一次连续剧烈的咳嗽后,突然发现眼前一片血红,急忙来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就诊。经过检查后,确诊为Valsalva视网膜病变 (Valsalva Retinopathy)。医生告诉他别太担心,虽然它来势汹汹,听起来吓人,但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可以看作是一只“纸老虎”。
张先生很疑惑:“咳嗽怎么会把眼睛咳出血来,是不是和自己平时有高血压有关?”
一、什么是Valsalva视网膜病变?
当您进行Valsalva动作,就是憋气用力(剧烈咳嗽、打喷嚏、呕吐、举重、便秘甚至大笑、吹奏乐器等),这时胸腔和腹腔的压力飙升。这股巨大的压力传递到头面部,导致眼睛里的静脉血管压力也瞬间飙升。眼底视网膜上一些位置比较“薄弱”的小血管(通常是毛细血管),特别是本身存在血管异常(如微动脉瘤)或血管脆性增加(如长期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时,承受不住这个高压,就破裂出血了,但眼睛外面看起来通常是完全正常的。
流出的血液主要积聚在视网膜和玻璃体之间的潜在腔隙(视网膜前)或进入玻璃体腔内,这就是为什么您会看到:眼前一片鲜红、暗红或黑色,或者视力突然明显下降、遮挡感,有时可能伴有漂浮物增多。
二、 出血会影响今后的生活吗?
听到“眼底出血”,很多人会吓一跳,但这种出血通常没有直接损伤到视网膜本身,视网膜的结构功能大多完好。大多数情况下,积血会慢慢吸收,需要较长的时间(几周到几个月),视力也会随着血液吸收逐渐恢复。大多数患者在积血完全吸收后,视力可以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出血刚好累及黄斑中心凹或吸收不完全,可能导致视力恢复不佳或永久性损伤。
三、 如何治疗与康复呢?
1. 耐心等待吸收,定期复查
基于该病预后良好的特点,医生通常会采取“保守治疗”:不急于手术,让血液自然吸收,因此要按时复诊观察血液吸收的进度。医生通过眼底散瞳检查、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B超来确认出血的位置和范围,同时排除其他更严重的眼底疾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裂孔/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2. 以下情况虽不常见,但出现的话可能需要干预:
如果出血量非常大,长时间(比如1个月-3个月以上)不吸收,严重影响视力且无改善趋势,或者出血引发了其他问题(如眼压升高)。此时医生可能会考虑玻璃体切割手术,将积血清除。
四、康复期,您能做些什么?
Valsalva视网膜病变可能是身体其他基础疾病的警示信号,正如前文提到的张先生,他发病就是与平时的高血压有关。因此我们要控制血糖血压,评估凝血功能,尤其反复发作或出血异常者更应该进行详细的心血管系统评估,找出并控制潜在的基础疾病,不仅有助于眼睛康复,还能帮助恢复我们的全身健康。
1. 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不要慌张,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充足睡眠,焦虑反而不利于恢复。
不揉眼睛,避免给眼睛施加压力。
不乱用药,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温和促进吸收或保护视网膜的药物,严格遵医嘱使用。
在出血急性期或尚未稳定时,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憋气用力动作、长时间低头。
严格按照医生约定的时间复诊,密切观察血液吸收进度。
2.生活中如何避免憋气用力动作?
学会咳嗽、打喷嚏技巧:张嘴呼吸,避免紧闭声门。
管理便秘:切忌过度憋气用力,多吃高纤维食物,多喝水。
避免搬运重物:用腿部发力,呼气时用力。
3.注意日常活动:避免需要长时间憋气的活动(如吹气球、用力吹奏乐器、某些高强度健身动作)。
Valsalva视网膜病变出现时不要慌张,做好自我管理和全身疾病排查。通过定期复查监测、耐心等待吸收、积极避免诱因,绝大多数患者能重获清晰视力。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