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眼皮又红又肿,长了个“痘痘”。
上眼皮的“针眼”治好不过三天,下眼皮又长了!
眼皮反复长“包”,医院去了N次,劳心劳力……
您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别急,这可能是麦粒肿在作怪!麦粒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针眼”,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眼部问题,实则隐藏着细菌感染的风险。它不仅影响颜值,更可能带来疼痛、视力模糊等困扰,一旦出现了,就是眼睛在向你发出“警报”。
夏季高温多湿,细菌、过敏原较为活跃,人体皮肤皮脂腺代谢旺盛,引起麦粒肿高发。近日,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接诊了多例麦粒肿患者。
今天,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王适宜就为您来说一说麦粒肿的“二三事”,助您科学应对,守护明亮双眸!
一、什么是麦粒肿?
麦粒肿,因病灶外形如同一粒麦粒而得名,又叫睑腺炎、针眼,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眼睑局部红肿、热、痛、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它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通常表现为睫毛根部附近的小包(外麦粒肿),或眼皮里面摸着一个硬结(内麦粒肿)。
二、麦粒肿的诱因有哪些?
1.卫生习惯差:经常用手揉眼睛,使用不干净的毛巾、手帕擦眼睛等,细菌侵入眼睑腺体,引起感染;
有纹眼线、眼影、接假睫毛等影响睑缘环境,以及眼妆没有卸干净、带妆入睡等习惯的人群,腺管开口被化妆品残留物等物质堵塞,细菌就会趁机在内部繁殖,导致眼部感染,引发麦粒肿。
2.用眼过度:如经常熬夜,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患有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没有及时矫正的人群,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眼睛四周的肌肉收缩可以导致腺体开口堵塞,从而引起麦粒肿。
3.饮食不均衡:过多食用辛辣、油腻、高糖食物,如辣条、炸鸡、蛋糕等,会导致体内油脂分泌失衡,眼部皮脂腺分泌过于旺盛,从而堵塞腺管,引发麦粒肿。
4.全身性疾病:如患有糖尿病、甲亢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葡萄球菌等病菌,引起麦粒肿。
三、麦粒肿的症状表现
1.局部红肿疼痛:眼皮某处发红、肿胀、触痛,摸到硬结。
2.症状可能加重: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有时同侧耳前淋巴结会肿大。
3.脓点形成:数日后,部分麦粒肿顶端会出现黄色脓点。脓液排出后,肿痛通常减轻。
需要注意的是,若不及时正确处理,麦粒肿可能反复发作,甚至发展成更严重的眼睑脓肿!
四、专家指导:轻松应对麦粒肿
1.热敷
热敷是治疗早期麦粒肿(尚未化脓前)的有效措施。热敷有助于促进眼睑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促进炎症消退。
用热毛巾、毛巾包裹热鸡蛋或发热眼罩,热敷在硬结疼痛的部位,温度以不感觉烫、能耐受为宜。每日热敷3~4次,每次15~20分钟。
特别提醒:热敷过程中千万不要挤压麦粒肿。如果皮肤已经出现脓头或破溃,请不要热敷,以免伤口感染。
2.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使用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眼液每日4~6次,睡前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控制感染。
全身用药: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炎症反应者,可遵医嘱口服抗生素。
3.手术治疗
麦粒肿脓肿成熟,应该及时去医院切开排脓,这样既能促进早日痊愈,又可以避免瘢痕的产生。
特别提醒:脓肿尚未成熟时不宜切开,千万不要用手挤压,也不要自行挑破。否则会使感染向眼眶内和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甚至海绵窦脓毒血症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五、专家支招:4招预防麦粒肿
1.保持眼部清洁: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定期清洗眼部,使用干净的毛巾或棉球轻轻擦拭;经常更换枕巾和毛巾,防止细菌滋生。
2.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向远处眺望或闭目养神;多眨眼,保持眼表湿润。
3.健康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少吃辛辣、油腻、高糖食物,保持饮食均衡。
4.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麦粒肿的发生。
六、辟谣:麦粒肿四大误区
误区一:麦粒肿是“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才得的。
真相一:纯属迷信!麦粒肿是细菌感染,与“视线”无关。
误区二:得了麦粒肿必须吃消炎药。
真相二:轻度病例热敷+外用抗生素即可,无需口服药物。
误区三:麦粒肿会传染。
真相三:麦粒肿本身不传染,但需避免共用毛巾、化妆品,防止交叉感染。
误区四:反复发作是“体质问题”。
真相四:可能与卫生习惯、免疫力相关,需针对性改善。
温馨提示
极少数情况下,来自麦粒肿的细菌感染可能从腺体扩散到其他眼睑组织甚至眼球,对眼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一旦感到眼睛有任何不适或者视力受到影响,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接受眼科医生的专业治疗和建议。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眼科 周斯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眼科 周斯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