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眼皮又红又肿,长了个“痘痘”。

上眼皮的“针眼”治好不过三天,下眼皮又长了!

眼皮反复长“包”,医院去了N次,劳心劳力……

您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别急,这可能是麦粒肿在作怪!麦粒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针眼”,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眼部问题,实则隐藏着细菌感染的风险。它不仅影响颜值,更可能带来疼痛、视力模糊等困扰,一旦出现了,就是眼睛在向你发出“警报”。

夏季高温多湿,细菌、过敏原较为活跃,人体皮肤皮脂腺代谢旺盛,引起麦粒肿高发。近日,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接诊了多例麦粒肿患者。

今天,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王适宜就为您来说一说麦粒肿的“二三事”,助您科学应对,守护明亮双眸!

一、什么是麦粒肿?

麦粒肿,因病灶外形如同一粒麦粒而得名,又叫睑腺炎、针眼,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眼睑局部红肿、热、痛、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它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通常表现为睫毛根部附近的小包(外麦粒肿),或眼皮里面摸着一个硬结(内麦粒肿)。

二、麦粒肿的诱因有哪些?

1.卫生习惯差:经常用手揉眼睛,使用不干净的毛巾、手帕擦眼睛等,细菌侵入眼睑腺体,引起感染;

有纹眼线、眼影、接假睫毛等影响睑缘环境,以及眼妆没有卸干净、带妆入睡等习惯的人群,腺管开口被化妆品残留物等物质堵塞,细菌就会趁机在内部繁殖,导致眼部感染,引发麦粒肿。

2.用眼过度:如经常熬夜,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患有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没有及时矫正的人群,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眼睛四周的肌肉收缩可以导致腺体开口堵塞,从而引起麦粒肿。

3.饮食不均衡:过多食用辛辣、油腻、高糖食物,如辣条、炸鸡、蛋糕等,会导致体内油脂分泌失衡,眼部皮脂腺分泌过于旺盛,从而堵塞腺管,引发麦粒肿。

4.全身性疾病:如患有糖尿病、甲亢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葡萄球菌等病菌,引起麦粒肿。

三、麦粒肿的症状表现

1.局部红肿疼痛:眼皮某处发红、肿胀、触痛,摸到硬结。

2.症状可能加重: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有时同侧耳前淋巴结会肿大。

3.脓点形成:数日后,部分麦粒肿顶端会出现黄色脓点。脓液排出后,肿痛通常减轻。

需要注意的是,若不及时正确处理,麦粒肿可能反复发作,甚至发展成更严重的眼睑脓肿!

四、专家指导:轻松应对麦粒肿

1.热敷

热敷是治疗早期麦粒肿(尚未化脓前)的有效措施。热敷有助于促进眼睑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促进炎症消退。

用热毛巾、毛巾包裹热鸡蛋或发热眼罩,热敷在硬结疼痛的部位,温度以不感觉烫、能耐受为宜。每日热敷3~4次,每次15~20分钟。

特别提醒:热敷过程中千万不要挤压麦粒肿。如果皮肤已经出现脓头或破溃,请不要热敷,以免伤口感染。

2.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使用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眼液每日4~6次,睡前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控制感染。

全身用药: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炎症反应者,可遵医嘱口服抗生素。

3.手术治疗

麦粒肿脓肿成熟,应该及时去医院切开排脓,这样既能促进早日痊愈,又可以避免瘢痕的产生。

特别提醒:脓肿尚未成熟时不宜切开,千万不要用手挤压,也不要自行挑破。否则会使感染向眼眶内和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甚至海绵窦脓毒血症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五、专家支招:4招预防麦粒肿

1.保持眼部清洁: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定期清洗眼部,使用干净的毛巾或棉球轻轻擦拭;经常更换枕巾和毛巾,防止细菌滋生。

2.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向远处眺望或闭目养神;多眨眼,保持眼表湿润。

3.健康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少吃辛辣、油腻、高糖食物,保持饮食均衡。

4.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麦粒肿的发生。

六、辟谣:麦粒肿四大误区

误区一:麦粒肿是“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才得的。

真相一:纯属迷信!麦粒肿是细菌感染,与“视线”无关。

误区二:得了麦粒肿必须吃消炎药。

真相二:轻度病例热敷+外用抗生素即可,无需口服药物。

误区三:麦粒肿会传染。

真相三:麦粒肿本身不传染,但需避免共用毛巾、化妆品,防止交叉感染。

误区四:反复发作是“体质问题”。

真相四:可能与卫生习惯、免疫力相关,需针对性改善。

温馨提示

极少数情况下,来自麦粒肿的细菌感染可能从腺体扩散到其他眼睑组织甚至眼球,对眼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一旦感到眼睛有任何不适或者视力受到影响,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接受眼科医生的专业治疗和建议。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眼科 周斯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眼科 周斯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