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听说了吗,她HPV阳啦,没想到她看起来老老实实,原来这么不检点!
B:天啦,检查结果说我HPV阳性,是不是就是得了宫颈癌啦?
C:我一向洁身自好,肯定是他在外面乱来感染的!
以上这些声音你是否听过?当35岁的邓女士在体检报告上看到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她感到恐慌、羞耻,她害怕被同事贴上“私生活不检点”的标签,也怀疑丈夫是不是在外面乱搞。
而这不只是她一个人需要承受的心理重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让众多女性感染者被这种污名化伤害了个人尊严,引起夫妻间的猜忌,更阻碍了科学防治。事实上,HPV感染极其普遍,与道德评判无关,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
一、 HPV感染:远比想象中普遍
1、惊人的普遍性: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约80%有性行为的女性一生中可能感染至少一种HPV病毒。男性感染率同样很高。
2、多数无症状自愈: 约90%的HPV感染(包括高危型)会在1-2年内被人体免疫系统自动清除,不会引起任何症状或疾病。
3、感染≠性病≠宫颈癌:HPV是一个庞大的病毒家族,包含200多种型别。只有少数高危型持续感染才可能引发宫颈癌等疾病,低危型则可能引起生殖器疣。绝大多数感染只是短暂停留。
二、 为何HPV感染与“私生活不检点”无关?
1. 普遍性决定:
如此高的感染率证明,感染HPV就像感冒一样常见,与个人道德无关。
2. 传播途径多样:
主要途径:性接触。 但即使只有单一性伴侣,也可能感染(伴侣可能曾感染或为无症状携带者)。
其他途径:①密切皮肤黏膜接触。生殖器区域的非插入性密切接触也可能传播。 ②母婴传播:分娩过程中可能传染给婴儿(罕见)。③间接接触: 理论上,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衣物、毛巾、医疗器械等存在风险,但概率极低,目前存在争议。
3. 潜伏期长,难以溯源:
HPV感染后可能潜伏数月甚至数年才被发现,无法准确判断感染时间和来源。
三、 污名化的危害:比病毒本身更可怕
1、阻碍筛查与治疗:害怕被歧视和评判,感染者可能不愿进行宫颈癌筛查或坦白告知医生,延误诊断和治疗。
2、造成巨大心理压力:感染者的羞耻、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影响亲密关系和家庭和谐。
3、加剧误解与歧视:污名化加深公众对HPV的错误认知,形成恶性循环。
四、 科学应对HPV:预防、筛查、管理
1. 接种HPV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14岁女孩作为首要接种人群(此时免疫效果最佳)。
*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无论男女)接种同样有效。
*即使已有性生活或曾感染过HPV,接种疫苗仍可预防未感染过的型别。
*男性接种同样重要:保护自身,预防肛门癌、口咽癌、生殖器疣,并减少向伴侣传播病毒。
2. 定期宫颈癌筛查:
*关键措施:即使接种了疫苗,成年女性仍需定期筛查(有性生活史女性约3年做一次TCT+ HPV检测,高危人群筛查频率根据实际情况增加)。
*早诊早治:筛查能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通过简单治疗即可阻断癌变进程,治愈率极高。
3. 安全性行为: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风险(不能100%杜绝,因病毒可存在于未被覆盖的区域)。
4.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不吸烟,有助于维持良好免疫力,帮助清除病毒。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提醒,HPV感染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可能经历的常见事件,是免疫系统与病毒的一场普通遭遇战。将其与“私生活不检点”、“滥交”、“不忠”等道德评判划等号,是严重的认知错误和社会偏见。科学认知是破除污名的利剑,疫苗接种和定期筛查是守护健康的坚盾。
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对HPV感染者的误解与歧视,营造一个支持科学防治、尊重个人健康的包容环境。了解真相,放下偏见,才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真正的负责!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邓旭丽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邓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