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家豪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胡天恒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审核:郝 亮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近期,甘肃省天水市一幼儿园多名儿童检测出血铅异常,这场悲剧让许多人痛心惋惜,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铅中毒并非遥不可及,它正悄然侵蚀着孩子们的健康。

根据调查,我国儿童铅中毒流行率为42.2%,血铅浓度水平约为120~150 μg/L [1]。然而,更让人担忧的是,我国父母对预防铅中毒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因此难以摆脱当前的困境[2]。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铅中毒的科学真相,我们将深入探讨,揭开这大“铅”世界的秘密。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铅中毒的定义、症状及危害

铅中毒是指摄入过量的铅化合物或金属铅而引起的,以神经机能紊乱、胃肠炎及贫血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长期摄入铅会对儿童各系统造成损害,主要表现为:

1. 攻击神经系统,过量铅会永久性影响儿童大脑发育,造成智商下降,并造成行为变化(如反社会行为增加),以及学习成绩下降。

2. 干扰血液系统,阻碍血红素合成,引发贫血。

3. 损害消化系统,患儿可能出现恶心、腹痛,甚至消化道出血。

4. 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代谢,抑制生长激素,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并削弱免疫力,使孩子更容易生病[3]。

这些症状不但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学习与生活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铅中毒的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在儿童铅中毒中,约47%因食物(如爆米花、皮蛋等),45%因室内外尘土,6%因饮水,2%因空气及其他[4]。由此可见铅中毒的来源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铅环境污染:

1. 空气中的铅颗粒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

2. 冶炼、回收、剥离含铅材料中产生的铅颗粒进入空气;

3. 用含铅容器(如上釉彩陶瓷、玻璃餐具、搪瓷容器等)存放食物;

4. 大气中的铅直接沉积到食物或饮用水中;

5. 长期接触涂有油漆的学习用品、玩具。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误以为铅笔会导致铅中毒,因为铅笔芯中含“铅”。其实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笔杆上的含铅油漆,在儿童咬笔杆时即会摄入铅;而铅笔芯的成分是石墨,并不能导致铅中毒。对于此类观点各位家长应当留个心眼,不能人云亦云,应当仔细研究,科学求证。

三、铅中毒的诊断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诊断儿童铅中毒主要依赖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检测结果:

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为100~199 μg/L时,称为“高铅血症”;

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达到或超过200 μg/L时,即确诊为铅中毒,并可分为:

轻度铅中毒(200~249 μg/L);

中度铅中毒(250~449 μg/L);

重度铅中毒(≥450 μg/L);

若血铅浓度达到700 μg/L以上,病情将十分危急,可能出现昏迷、惊厥等铅中毒脑病表现。

四、铅中毒的治疗处理

首先,迅速让儿童脱离铅污染环境;

其次,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健康教育、营养干预以及必要的驱铅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与医生密切配合,付出耐心与互相信任是帮助孩子恢复健康的重要保障。

五、如何预防铅中毒

防患于未然是保护儿童免受疾病之苦的根本之法,对于铅中毒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 生活干预:

(1)知识学习:主动了解相关疾病风险,培养预防意识,掌握预防措施,达到医护与群众携手推进儿童铅中毒科普的双赢局面。

(2)养成好习惯: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通过对家长和儿童的行为指导与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儿童铅中毒风险,例如教育儿童勤洗手、避免随意咬物;定期清洗儿童的玩具和用品;从事铅作业的家庭成员尤其需要注意更换工作服、自身清洁等[5]。

(3)营养干预:当儿童患有营养不良时容易提高铅的吸收率,因此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适量食用含钙、铁、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的动物内脏、肉类、蛋类、海产品、蔬菜水果等。

2. 筛查与监测:儿童铅中毒的发展过程较缓慢,早期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所以为了尽早发现铅中毒病症,尤其对于高风险地区的儿童群体来说,筛查至关重要,如果怀疑生活环境有工业铅污染或孩子表现出疑似铅中毒症状,应当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6岁以下儿童若处于以下高危区域应进行定期监测:①居住在冶炼厂、蓄电池厂和其他铅作业工厂附近;②父母或同住者从事铅作业劳动;③同胞或伙伴已被确诊为铅中毒。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六、结语

儿童铅中毒听起来可怕,但是在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它只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希望广大家长在面对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请您牢记:守护孩子纯净的笑脸,不仅仅是关心孩子的一时行为,更在于预防那些看不见的隐患!遇到疑似情况,应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多预防,让科学与温情共同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护航力量。

千叮咛万嘱咐,不如大家有一颗警惕铅中毒之心,如果您身边有儿童正在受其困扰,请一定伸出援手,将其拉出黑暗的泥泞,让我们携手行动,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无铅的蓝天!

参考文献:

[1]王燕,林海,符大天,等.儿童铅中毒特性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8):874-877.DOI:10.16680/j.1671-3826.2023.08.28.

[2]裴一洁,裴一璇,豆欣蔓.健康行为教育在预防儿童铅中毒健康行为中的应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9,45(5):410-412.DOI:10.13692/j.cnki.gywsyzyb.2019.05.025.

[3]梁艳,肖华,孙建岭,等.警惕儿童的“隐形杀手”[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21,34(3):288.DOI:10.13631/j.cnki.zggyyx.2021.03.033.

[4]黄春桃,张云花,曾凤龙,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中度铅中毒儿童的防治效果[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2,40(2):192-197.DOI: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2.02.013.

[5]梁文化,房雅琨,曲志彤,等.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0,46(04):306-308.DOI:10.13692/j.cnki.gywsyzyb.2020.04.014.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