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引入
李大爷,65岁,三年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160/95 mmHg),但因无明显不适一直未规律服药。近期社区随访时发现血压依旧不达标,并伴有早晨头晕。经过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他逐渐形成规律用药和监测习惯,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这是基层护士在高血压管理中常见且可干预成功的典型案例。
二、高血压——社区最常见的慢病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超27.5%,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偏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阵地,护士既是血压的监测者,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者。
三、社区护士的核心工作
健康评估
定期测量血压,至少每3个月一次。
评估既往史、家族史、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
关注伴随疾病(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疾病等)。
健康教育
饮食管理:低盐(<5g/天)、均衡饮食、少油少糖。
运动指导: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每周≥5天,每次≥30分钟。
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过量饮酒。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压、规律作息。
用药指导
强调长期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切勿因无症状而停药。
介绍常见降压药物类别及注意事项,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对多病共存患者,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血压监测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电子血压计(袖带位置、测量体位、时间)。
建议早晚各测一次,记录血压值并定期带来复查。
高危人群管理
血压波动大、合并心脑血管病或慢性肾病患者,应缩短随访间隔。
必要时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
四、指南与共识的支持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基层机构应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实施分层管理与定期随访。
WHO建议:优先推广生活方式干预,确保基础降压药物可及。
《中国护理学会高血压护理专家共识(2022年)》:护理干预应贯穿筛查、教育、监测、依从性管理全流程。
五、结语
高血压虽常见,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社区护士通过科学评估、持续随访和有效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基层护理力量虽不起眼,却是守护居民健康的重要屏障。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10): 893-951.
中国护理学会. 高血压护理专家共识(2022年版)[J].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9): 1234-1242.
来源: 冀医健康科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