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每天要跳动约10万次,而给它“加油”的冠状动脉直径仅3-4毫米。这根纤细的血管一旦被脂质斑块“堵住”,就可能让心脏从“高效运转”瞬间跌入“危机四伏”,这就是被称为“隐形杀手”的冠心病,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它的真面目。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因冠状动脉(负责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疾病。

冠心病有哪些症状?

1.胸痛或胸闷:最典型症状,多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榨性、紧缩性、烧灼感疼痛或闷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颈部、咽部或下颌部。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情况下诱发,一般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2.呼吸困难: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功能下降,导致肺部淤血,患者在活动后或平卧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喘息,严重时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需端坐呼吸来缓解。

3.心悸:患者会自觉心跳加快、心跳不规律,可能是心肌缺血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或引发心律失常所致。

4.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尤其是下壁心肌缺血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症状,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5.头晕或晕厥:严重冠心病患者,心脏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

6.乏力:心肌供血不足使心脏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动力,全身血液循环受影响,患者会感到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哪些因素会导致冠心病?

冠心病主要致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1.遗传因素:冠心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在较年轻时就患有冠心病,那么其亲属患冠心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血管弹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逐渐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一般40岁以后发病率显著上升。

3.不良生活习惯

①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变得粗糙,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还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②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身体代谢减慢,脂肪容易堆积,体重增加,肥胖风险上升,同时心脏得不到充分锻炼,心脏功能减弱,血管弹性变差,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③过量饮酒:长期过量饮酒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害,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引起血压波动、血脂异常等,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④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等容易导致血脂异常、肥胖和高血压,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⑤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容易诱发冠心病。

4.基础疾病

①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动脉内皮,使血管壁承受过高的压力,促进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会促进左心室肥厚,增加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②高血脂: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容易沉积在冠状动脉壁,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阻碍血液流通。

③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紊乱,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还常伴有血脂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怎么确定是否得了冠心病?

当怀疑有冠心病时,需行以下检查明确诊断:

1.心肌损伤标志物

2.心电图

3.心脏彩超

4.冠状动脉CTA

5.冠状动脉造影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能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和范围。

冠心病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有三种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生活方式调节。

1.药物治疗

①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②调脂药物:以他汀类药物为主,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能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③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④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发作。

⑤其他药物:伴有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可能还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等药物。

2.介入治疗

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一般狭窄≥70%或狭窄虽<70%但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可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通过置入球囊或支架扩张狭窄血管,恢复心肌供血。

②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即搭桥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不适合介入治疗或介入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取自身血管(如大隐静脉、乳内动脉等)在冠状动脉狭窄近远端建立旁路,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供应心肌。

3.生活方式调整

①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

②运动:在病情稳定后,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不引起心绞痛等不适为度,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③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坚决戒烟,同时避免被动吸烟;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

④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冠心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前预防、积极管理,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关注心脏健康,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让这个“心脏杀手”无机可乘!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汉寿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李俊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汉寿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