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走两步就汗流浃背,T 恤黏在身上的瞬间,谁不想立刻冲个冷水澡、灌瓶冰汽水?但你知道吗?这些让你瞬间 “爽到” 的操作,可能正在给身体埋雷。
出汗本是身体的散热智慧,可一旦用错了应对方式 —— 比如大汗淋漓时对着空调猛吹,或是抓起冰饮猛灌下肚 —— 轻则头疼感冒,重则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今天就来聊聊,大量出汗后那些看似舒服、实则伤身的禁忌,看完你可能会惊觉:原来自己一直做错了!
大量出汗不能出这些事出汗能帮助身体散热、维持体温稳定,但大量出汗后若做出以下行为,可能引发感冒、头痛,甚至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
■ 出汗后马上冲澡
出汗时,全身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血液循环也较为旺盛。此时若用热水洗澡,会进一步加快血液流向皮肤和肌肉,导致心脏、大脑等关键器官供血不足,容易引发缺氧。若是选择冷水澡,毛细血管会因突然受冷而剧烈收缩,使得全身循环的血液量减少,进而造成心跳加快、血压波动。
■ 对着空调冷风直吹
出汗后立即进入空调房,环境温度骤降,身体来不及适应这种温差,可能引发感冒、腹泻等不适,还会加重心脑血管的压力,对本身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风险更高。
■ 大口猛喝冰饮
天气炎热时,不少人喜欢喝冰水或冷饮,但胃肠道黏膜突然受到冷刺激,会让原本舒张的毛细血管迅速收缩,容易诱发胃肠炎、腹泻。这种突然的 “冷刺激” 还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绞痛、心梗、脑栓塞等严重疾病的发作风险。
■ 湿衣服长时间穿在身上
出汗后衣服会被浸湿,若长时间穿着湿衣,可能增加感冒几率。而且过多汗液刺激皮肤,加上衣物透气性差的话,汗液长时间浸渍皮肤,可能引发马拉色菌毛囊炎、痱子等皮肤问题。
■ 持续待在高温环境中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本就容易中暑。大量出汗后,若仍处于高温环境,无法及时降温,会加剧身体不适,应尽快转移到凉爽干燥的地方缓解。
大汗后,应该这样做大量出汗后,采用正确的护理方式能减少身体不适,以下这些做法有助健康:
■ 用毛巾恰当擦汗
浑身大汗时可稍作休息,等汗液渐收后再用温水洗浴。期间可用干毛巾或温毛巾擦拭身体,此时皮肤毛孔和毛细血管能快速舒张,利于热量更好地散发。若用冷毛巾擦拭,皮肤受冷刺激会导致毛孔紧闭、毛细血管收缩,体内积热难以排出,反而让人更觉燥热。
■ 及时更换湿衣
日常尽量选择纯棉透气的衣物,大量出汗后,若条件允许,要尽快换下湿透的衣服,这样能减少着凉风险,也可避免汗液长时间刺激皮肤引发不适。
■ 科学补充水分
先以温开水漱口,缓解口渴感;10 分钟后可分几次喝少量电解质水,补充出汗流失的盐分;半小时后再适当多饮,满足身体代谢需求。每次饮水量控制在 100~150 毫升即可,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若仍觉口渴,可间隔 3~5 分钟再喝一点。
■ 适当吃些“酸”味食物
平时出汗较多的人,需注意补充营养:多吃豆制品、奶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以及土豆、蘑菇等钾元素含量高的食物;补充 B 族维生素,可食用红豆、绿豆、燕麦等粗粮,适量摄入动物肝脏。酸味食物能敛汗、生津、助消化,不妨吃些酸枣、葡萄、山楂、草莓、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
来源: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生命时报